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陽光勵志 > 《懸崖之上》影評三篇

《懸崖之上》影評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導語:《懸崖之上》“是一部敘事穩健、情感濃郁,風格醇厚、流暢自如,甚至達到爐火純青地步的優秀作品”。影片凸顯了一種中和美學的情感和概念,可以說是商業電影與主旋律電影從技術到產業全面整合與融合的一個成功標誌,這樣一部兼具市場價值和精神價值的諜戰片,賦予了中國電影力量和自信。

《懸崖之上》影評三篇

一、主線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電影的主線,主線的邏輯立得住,這部影片就立得住。該片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四名在蘇聯受訓的中共特工前往日寇佔領的哈爾濱去執行代號爲“烏特拉”的神祕任務。任務的目的是營救一位日軍細菌集中營的唯一倖存者,把他帶到蘇聯,到國際法庭上去揭露日軍的罪惡。

我的疑問也由此產生。彼時全面抗戰還沒有開始,在國聯中代表中國的是國民政府。儘管國共都有抗日主張,但是抗日的方式方法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中共主張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趕走侵略者,國民黨主張爭取國際社會同情,依靠國際力量趕走日本人。由此可見,真正應該執行這次任務的,應該是國民黨的軍統,而不該是中共地下組織。當然這並非張導演真正的邏輯混亂,更多的是有意爲之,這並非我喜歡扣帽子——儘管在宣傳片中他真的戴着一頂帽子,我會拿出相應證據。

二、毒藥

四名特工行動的第一步,是分發給每人一粒毒藥。

毒藥是致命的,這告訴了我們這次任務的危險程度。我在很多間諜影片中看到過使用毒藥,但無從考證中共地下組織在執行重大任務時是否會使用毒藥,至少在真正地下黨人的回憶中沒有聽說過,因爲一旦有同志入獄,黨內都是會積極組織營救的,因此很多同志都不止一次被俘,抗日英雄趙一曼就被俘兩次。

趙一曼、江姐、許雲峯……被髮過毒藥嗎?沒有!他們相信自己從事的是正義的事業,正義必勝,正義不死。給行動小組“發毒藥”,這不符合“戰鬥到最後一刻”的GC黨人的積極的革命豪情。電影中,爲了強化毒藥效果,導演又安排了一場夫妻互換的戲份,這其中暗含的邏輯是,他們之所以不背叛,因爲會顧及自己的愛人。GC黨人堅強不屈,不是因爲理想,不是因爲信仰,而是基於“對伴侶和家人的忠誠”這一張藝謀導演心目中的“人性”?這邏輯我又不懂了,叛徒叛變是基於會害怕的“人性”呢,還是不基於忠誠家人的“人性”呢?顧順章叛變的時候,顧及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嗎?

三、行刑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行刑的場景,電影中被行刑的革命者跪在那裏,因爲寒冷或恐懼而瑟瑟發抖,完全看不到大義凜然的豪情。

導演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些革命者彼時正在受難,但受難和就義可是兩碼事。受難指的是一個人在被動地經歷苦難,就義指的是一個人爲了正義的事業而主動犧牲自己的生命。那個時期的革命者有哪個不是主動參加抗戰的?不想幹的,逃跑就行了,或者選擇當一名僞軍、叛徒,不就可以“好好地”活着了嗎?趙一曼、向警予,是跪着死的嗎?真正的革命者哪一個在臨刑前不是高喊革命口號?即使是GM黨也是高呼“三民主義萬歲”的。哪怕是沒有革命理想的中國普通老百姓,比如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中,善良的老百姓在臨死的時候也是要做些什麼的。阿Q臨死還喊了一嗓子“手拿鋼鞭將你打”哪!這纔是中國人的傳統,是中國不可能滅亡的主要原因。

四、親情革命者也有親情和柔情,但在大義之下——爲了解救更多的同胞,不得不做出犧牲。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本來已經逃離敵人包圍的老張,在逃跑途中突然發現一個小孩像自己的失散的兒子,立即下車,結果被敵人抓獲。一個懷中揣着密電碼的極其優秀的特工,可以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涌現親情嗎?當然不是說不可以,可是,在選擇成爲一個革命者的時候,這些事情就都應該提前想明白,是否願意爲“大義”——爲了拯救更多的人,而犧牲自己以及家人。所以不是革命者“冷血”,是爲了反抗壓迫,被逼得只能選擇一頭,必須提前把一切都想清楚了才行。想不清楚,就是這樣,害了自己,也可能將自己的骨肉置於危險之中。太多壓根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的人,當然不能理解。

五、代號這次行動的代號叫”烏特拉“,是黎明的意思,影片中的演員們反覆強調,黎明來了一切就都好了。

這個“黎明”是什麼呢?讓一個倖存者到國際上去控訴敵人的罪惡,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同情,這似乎是電影中所交代的“黎明”的含義。可是蔣先生的“黎明”政策救了中國嗎?早期的GC黨依靠共產國際這個“黎明”,同樣也給革命造成重大損失,這哪裏是黎明?真正的黎明,永遠應該是依靠自己,是發動本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看一部電影不應該只看它所講述的時代,還應該看製造這部電影的時代,今日的中國同樣要警惕這樣的行動“代號”。

總體來說《懸崖之上》是一部情節緊張的諜戰劇。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其實也生活在這個複雜的、充滿着各種信息的“諜戰”之中,看清本質,不被誤導,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因爲,是非不分,敵我不辨,必將置自己於“懸崖之上”[]。

從這部電影開始,我們終於可以說第五代導演對於類型片的理解已經超越刻板的代際印象。

《懸崖之上》作爲一部諜戰電影,任務是清晰簡潔的,時間線的推進,空間的安排幾乎沒有廢筆,觀衆跟着烏特拉小隊一起空降在東北雪林裏,然後一步步地走進被稱爲東方諜戰之都的哈爾濱,撲面而來的有敵我肉搏的血腥味兒、冷冽激爽的風雪,還有讓我格外動容的就是張藝謀在類型片還是沒有放棄對於文化傳統的浪漫展現,比如一本跟梅蘭芳有關的書,哈爾濱人對於西餐的熟稔程度,一部跟卓別林有關的經典影片等等,但所有這些又跟諜戰主任務是密切相關的,這就說明創作者是平衡寫實與浪漫、敘事與留白、人物功能與人性細節等等關係的高手。關於演員的表演,只能說太多細節一條說不完,如果有時間再絮叨吧。

看完之後,我總在回味的畫面就是結尾一輛吉普車沉沒在冰河裏,與開頭行動特工的降落傘被雪林吞沒的場景首尾呼應,我的感受是好多厲害的人厲害的事在歷史裏無人知曉,黎明之前,英雄無聲堅守,天亮之後,光影傳頌傳奇。

如果不是張藝謀作品,而是新手導演,那麼作品可以說是不錯,但有張藝謀導演的光環和過往輝煌在那裏,這部片子就只能說中規中矩了,而且還有點勉強,不能說是優秀的諜戰片。

前30分鐘拿捏的很好,鏡頭感、氛圍感、懸疑感,都很到位,後面90分鐘,越來越崩,BUG太多,結構散了,驅動劇情的設計,不夠精密,人爲因素太多,因此顯得牽強,也影響了片子的厚重感,相比《風聲》中的成功羣像和層層遞進式解開謎底,《懸崖之上》太懶散了,虎頭蛇尾。老特工不應犯的錯誤層出不窮,比如張憲臣找孩子,演員的好演技都救不了,如果劇情設計得更加精密,即使再長一點也可以接受,但是除了前面的BUG,結局也太倉促了。觀衆都能夠猜出王子陽可以成功出境,但是,怎麼做到的?這個“怎麼”就是精彩的重要構成,但是,沒有,一個突兀的轉折,人就出境了,過於輕易。

於和偉演技最佳,張譯其次,倪大紅演出了高科長的老謀深算,周曉凡演的女特務很有存在感,李乃文、朱亞文、秦海璐中規中矩,秦海璐的哭戲感人,劉浩存很美,但是總體感覺和諜戰氛圍有點格格不入。

片子的立意是沒的說,看完以後對於爲共和國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們,敬佩得無以言表。我等是普通人,不具備那種堅定的信仰,估計不用上酷刑,一嚇唬就招,普通人情感上的各種牽絆,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都是致命弱點。優秀的諜戰人員,除了信念感,還要有高超的觀察力、快速的反應力,也要杜絕普通人的弱點,這是嚴格受訓的目的所在。

任務高於一切。

因爲若任務不能完成,則犧牲沒有意義。

《懸崖之上》的主線,應該是圍繞着任務的完成,但目前的劇情,處理成了一組和二組的失散、重聚、突圍,而對於至關重要的任務,特別是完成部分,則一筆帶過。但這就造成一個大問題:懸念並未解開,到底他們是怎麼找到王子陽的?畢竟,在前面的鋪墊裏,大海撈針一般找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爲了找到並安全護送王子陽,犧牲了兩位特工,還差點暴露了安插在特務科的臥底。哪怕中間交代一下是上級給發了指示,破譯密電,和王子陽接頭,也行,但突然之間,王就出現了,出境了,觀衆看得一頭霧水,而且有種踩空感,也會讓烈士的犧牲顯得輕飄。

在看電影的時候,會被氛圍感緊緊抓住,鏡頭感是張藝謀導演的長項,那是不必說了,但是,等看完電影,細細琢磨,會覺得有更多的不對勁,除了上述的主線問題之外,還有幾處:

(1)分發毒藥的畫面,這個畫面,看着很有震撼感,但經不起推敲,因爲最好的方式是跳傘之前給,萬一跳傘後有什麼意外大家聚不到一起呢?如果怕觀衆不明白,完全可以由張憲臣給個提醒,讓大家記得萬一落入絕境,記得服毒。但說實話,就這個任務來說,其嚴重度和線索缺失度(四位特工掌握的信息)還到不了服毒的地步。

(2)服毒的意思是在緊急情況下自殺,避免敵人獲得情報。張憲臣在越獄的時候,拖着重傷的身體,而且也看到了門口的盤查,其實已經可以確定很難逃出生天了,在這樣的時候,他最好的選擇就是趁着意志還清醒,自殺。但片中的處理是,周乙冒着巨大的危險暴露自己的身份救了他,但這個救,又不徹底,最後的結果是重新被抓起來,仍然是打迷幻藥,吐露了小蘭的接頭線索。這個劇情設計,感覺是硬性推動。

(3)幾位特工在火車上會面,雖然表現上不動聲色,但表情、肢體動作都相當明顯了,楚良就更不用說了,因爲牽掛小蘭就什麼都說了,雖然沒暴露張憲臣,但是那種衝動勁,讓人很懷疑楚良的專業度,當然了,楚良的專業度的確是不行。

(4)小蘭打響的兩槍,竟然也沒招來本來就追捕她的敵人,即使是在大風雪中,也說不太通。

(5)小蘭到底爲什麼鑰匙都插進門了也沒進屋?她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不知道,觀衆一頭霧水。

(6)張憲臣穿着女裝進書店,怎麼換掉的書的封皮?那個年代的書,會不會像現在這樣考究,有封皮的?事實上,密碼本這裏的處理也是很粗糙。資深的特工,通常不會隨身攜帶密碼本,而是到達目的地後再找,就算隨身帶,也不可能只是一本書,這樣的話目標也太明顯了。去書店,就奔着這本書去,也不對,應該是同時買上幾本書,起到混淆作用。張憲臣的女裝打扮並沒什麼問題,出去後立刻換成男裝,那麼問題又來了,特務是怎麼發現這是同一人的?

(7)張憲臣在馬迭爾飯店前看到小叫花子,忍不住去探問,如果後面沒有追兵,這裏是對人性的好的刻畫,但是當時的情況有多麼緊急?如果搞不好,不要說自己,連孩子也會受連累,做爲特工的張憲臣,在此時應該和作爲父親的張憲臣在內心激烈交鋒,然後給一個痛苦的神情,斷然離開,會更好一些。當然,如果這樣的話,也就不會被捕了。感覺這裏就是爲了給被捕找個理由。

(8)兩個孩子終於被找到,和王鬱會面的一幕,的確讓人淚目,但是,兩個在哈爾濱要了幾年飯的孩子,白白嫩嫩的,有沒真實感?

(9)周乙親自處決叛徒,對,看着很過癮,但是,危險度有多高?本來高科長仍在懷疑周乙,自己下手,就算再謹慎,也還是可能會有痕跡,何況這也不是非得自己下手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別人去做。

說了這麼多,還是因爲喜歡這部片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即使有BUG,即使不符合期望,但仍覺得這部片子值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