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陽光勵志 > 《古田軍號》影評精選三篇

《古田軍號》影評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古田軍號》影評精選三篇

《古田軍號》影評精選三篇

導語:《古田軍號》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影片,以一個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年輕的革命領袖帶領年輕的紅軍。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古田軍號》影評,大家快來看看吧。

《古田軍號》影評精選三篇

篇一:

作爲一部慶祝建國70週年、紀念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和新古田會議召開5週年而拍攝創作的重點大劇,《古田軍號》備受廣泛關注。影片着重表現1929年紅四軍到達閩西特別是到古田後,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古田會議”前後發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既有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人之間的情感描寫和精神追求,也有偉人與普通官兵、人民羣衆之間的細節刻畫和心靈交流;充分反映了當時良好的黨羣關係、軍民關係,也表現出閩西老區人民爲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

《古田軍號》讓我更加明白作爲一名基層幹部,必須始終以忠誠二字託舉起黨章賦予的光榮職責,始終以擔當二字追趕超越,推進基層黨建邁上新臺階,這是偉大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這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殷殷期盼。

一方面,要以黨建工作爲指導,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當下要牢牢把握十九大的要求,牢固樹立政治忠誠、擔當作爲、羣衆公認的選人用人導向,解放思想,創新舉措,精準發力,不斷激發鎮村幹部主動敢擔當、砥礪奮進促發展的精氣神,鼓勵激勵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另一方面,要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推進陣地建設亮點工程。新形勢下,要運用好創新“三融合”工作法,着眼於“融”,落腳於“合”,實現於“贏”,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建融合創新作用,凝聚鎮村黨員幹部合力,打造出“一村一品”的“融合”黨建標準化,力爭發出黨建標準化的“好聲音”,爲基層黨建持續煥發活力注入“新動能”。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歷史進程中,我們應切切銘記:沿着先輩探尋真理的足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篇二:

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週年,由陳力導演執導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古田軍號》將於8月1日全國公映。今日,影片公佈“軍號嘹亮”版海報並宣佈定檔。《古田軍號》取材於1929年古田會議前後的一段歷史,以一名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青年革命領袖帶領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闢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歷程。

衝鋒號角嘹亮 “紅色男團”激盪歷史展英姿

1929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史稱“古田會議”。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 “思想建黨 政治建軍”這一永恆不變的軍魂在此鑄就。在今日片方曝光的“軍號嘹亮”版海報中,一支軍號在飄舞的紅旗映襯下格外醒目,在軍號後方星星點點的火光,寓意星星之火可呈燎原之勢。在90年前的閩西革命戰場上,嘹亮的衝鋒號也曾穿透戰火硝煙,紅四軍戰士衝鋒陷陣爲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從那一刻,這堅定有力的軍號聲便響徹時空經久不衰,至今依然鼓舞人心。

當年的紅色軍團用血汗鑄就革命史詩,90年後一批不忘初心的實力青春演員和老戲骨組成“紅色男團”,共同塑造革命先輩的熱血青春奮鬥史。電影中毛澤東飾演者王仁君、陳毅飾演者劉智揚等青年演員均首次出演革命偉人,全心投入呈現青年革命者不凡氣度。而此前已經詮釋過諸多經典角色的王志飛與著名演員胡兵,此次也突破自我,分別飾演重要角色朱德、劉安恭。此外,電影還特別邀請到著名錶演藝術家孫維民與李幼斌出演,兩位老戲骨在影片中化身閩西百姓,演繹戰亂中的黎民之苦與民衆覺醒,他們嫺熟的演技也是影片一大看點。“紅色男團”集結並在導演陳力的執導下將爲1929年發生在古田的這段激盪歷史賦予更多新時代的解讀。

跨越90載時空 見證初心的誕生

《古田軍號》導演陳力作爲國家一級導演,從影數十年,與紅色主旋律結下不解之緣,她此前執導的《血戰湘江》《海棠依舊》《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等作品均得到專家和觀衆的一致稱讚。“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是陳力導演一直以來的堅守。她也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提高質量當作文藝工作者的生命線[]。這一次她執導的《古田軍號》,歷經8年時間悉心打磨。導演陳力攜主創多次深入閩西革命老區,採訪當地百姓,力求還原當年歷史。這樣原景鄉音的薰陶與沉浸,也讓影片在呈現上更加豐滿立體,更具有歷史和藝術內涵。

在此前成功召開的“古田再出發—電影《古田軍號》研討會”上,導演曾表示“《古田軍號》是一部與歷史深情對望的電影”。影片用跨越90年時空的藝術表達,以一個紅軍小號手後代的視角,講述了1929年紅四軍到達閩西后那段鮮爲人知的崢嶸歲月。這種“古今對望”、將歷史融入新時代語境的表現形式,是革命史詩影片在藝術表達上的大膽創新。此外在內容上,影片更是突破性展現了紅四軍內部激烈爭論的一段歷史。革命領袖毛澤東、朱德、陳毅在經過激烈的意見衝突後,實事求是,投樂彩,最終達到思想和認識上更加高度的統一。在探索之路上雖有意見分歧,但初心始終一致,在共同的共產主義信仰引導下,歷經磨難,百鍊成鋼,終於奠定了人民軍隊的軍魂。

篇三:

《古田軍號》這部電影以紅軍小號手孫子的視角講述了革命前輩在艱難的歲月裏所堅守的初心,展現了在國民黨圍剿下毛主席對革命道路的堅定,體現了一種紅色文化及紅色基因的傳承。這部電影裏的主旋律就是傳承,是信念的傳承,道路的傳承,作風的傳承。

電影《古田軍號》將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展現出了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初心和使命,讓我們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革命軍民爲了國家所作出的無私奉獻和無畏犧牲,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龍凳舞,龍凳舞是福建等南方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普遍存在於南方一些盛大的活動。影片的開始以龍凳舞引入故事,毛主席站在人羣當中,嶄新的龍凳舞與長衫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跨越時空的安排心思非常的巧妙,包括影片中毛主席卸任前委書記轉移到其他地區,人們舞龍凳歡迎,這時整個畫面偏暗色系破舊的龍凳讓人感受到歷史與滄桑,龍凳舞的插入讓我們對這段歷史感覺歷久彌新,帶着我們回溯歷史感受炙熱的革命情感。最後朱毛分開作戰,朱德揮一揮手中的板凳與毛主席告別,一條板凳裏蘊含了太多,是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吵不散的革命友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歷史反覆證明的客觀真理,是社會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劉安恭作爲中央特派員來到紅四軍的隊伍中,蘇聯作爲當時的“老大哥”十月革命的勝利雖然振奮了很多共產黨人的士氣,但是照搬蘇聯的一套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電影中毛主席與劉安恭作爲一個矛盾點,故事的發展過程與結果也就是我們道路選擇的結果。毛主席曾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深入到工作的內部,瞭解實際情況,尊重事實規律,我們纔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道路,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傳承好我們的中國道路。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影片中,毛主席的一句話非常引人深思 “你們要清楚你們是在爲誰打仗”,直到現在這句話還在耳邊迴響。隊伍士兵毆打百姓,就關禁閉加強演練,毆打俘虜就讓士兵伺候俘虜照顧俘虜的起居。毛主席始終把隊伍作風問題思想問題當作帶隊伍的重中之重,定規矩,講章程,不拿羣衆一針一線,團結羣衆也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制勝法寶。電影中出現的官僚作風,流寇主義,形式主義,這些問題追根溯源就是一部分人忘記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無論什麼時期,我們都應該以人民滿不滿意、答不答應、擁不擁護爲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做到“五個過硬”,答好時代的卷子。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安平的臺城精神,紅色因子生長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成爲我們的骨血,鑄就我們的精神。軍號在一代代的傳承,嘹亮的軍歌,是對我們英雄的贊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產黨人的責任就在一絲一粒,一釐一毫之間。爲中國人民謀幸福要落在實實在在的小事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在一代代接力奮鬥中變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