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姜子牙》影評精選三篇

《姜子牙》影評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姜子牙》影評精選三篇

《姜子牙》影評精選三篇

導語:在國慶中秋雙節的喜慶氛圍中,《姜子牙》終於上映了。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姜子牙》影評,希望你們喜歡。

《姜子牙》影評精選三篇

篇一:

中秋和國慶雙節的下午,舉家共賞國漫動畫片《姜子牙》,趁着還熱乎,趕緊寫一篇影評,給大家做觀影指南。

《姜子牙》本來是今年春節檔我最期待的賀歲片,結果世界發生了那麼多的變化,一舉從賀歲檔變成了國慶檔。由於我對《姜子牙》期待有點放得太高了,所以看完有點失望。

最大的感受是,全片沒有燃點。當然作爲電影本身,肯定有導演覺得比較燃的部分,但我作爲觀衆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我認爲這類國漫動畫片,有沒有燃點還是很重要的,這方面《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得都蠻好的。我當時對這部電影那麼期待,也是因爲去年的預告片裏,最後的那句“一戰封神”,哎呦,童年追劇的記憶都被調動起來了,結果完全不是這樣的。

《姜子牙》故事是發生在“武王伐紂”之後,姜子牙本來已經被封爲衆神之長了,結果在斬殺九尾狐的過程中,因爲發生意外,被貶北海。故事是從這裏開始的。我想,或許編導是爲了講述一個與《封神榜》有關,但又不是那麼熟悉的故事?

或許是擔心由於《封神榜》的故事過於爲大衆所知,難以拍出新意來,所以才選擇了另外一種故事的呈現方式?

可是等我看完電影出放映廳出來,聽到我身後幾個年輕人在討論劇情,他們中有人連“蘇妲己”是誰都不知道,也就是說,對這批年齡段的觀衆來說,《封神榜》並不是一個像《西遊記》那麼深入人心的故事,可能製作者擔心的那種“大衆對於這個故事太熟悉”這種情況並不存在。

大陸最早廣爲人知的電視劇《封神榜》拍攝於1990年,距今已經30年。TVB拍攝的一版時間是在2001年,距今已經19年。後來還有沒有完整拍攝過《封神榜》電視劇我是真沒印象了,估計就算有也不會是近年,所以“封神大戰”那麼好的題材,可以拍的,特別是在電影特效跟當年已經有了巨大差異的現在。

哪吒鬧海的故事因爲是所有人從小就聽過很多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本質上並沒有脫離它,只是加入了一些更吸引人的元素,所以故事高潮就是電影的燃點,看完真是覺得意猶未盡。

對於《姜子牙》的期待,一定程度上既是對《哪吒之魔童降世》期待的延續,也是對於能夠再看一次“封神宇宙”的期待。《封神榜》裏那麼多人物,每個重要人物身上都有非常好展開的故事線,如果能夠好好拍,簡直是可以和漫威超級英雄、哈利波特系列一樣牛逼的題材。

或許《姜子牙》的製作團隊也想找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裏“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纔算”這樣的slogan,所以纔有了姜子牙那句“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真正的神”。

結果,就有點擰巴了。

篇二:

本片技術很牛!本文僅淺談故事。

顯然,《姜子牙》的主創們對《封神演義》足夠了解,連僅僅存在於“太師回兵陳十策”一章中聞太師提及的“滅怪除妖,斬逆剿賊。征伐十五年……方滅北海妖孽……”中的“北海戰事”也被拿來作了重要設計。

因此,這部電影的故事很挑觀衆,滿意度取決於對《封神演義》有多熟悉。如果你對“封神”一詞的理解是加冕與榮耀,期待看一場酣暢淋漓的神魔善惡大戰,那麼很抱歉,你大概率不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對《封神演義》的設定足夠了解,你可能會驚喜於電影的改編。

首先,《封神演義》是典型的宏觀架構好過具體情節、設定好過文筆。不過,雖然觀念龐大,但成書倉促,故事存在大量漏洞,仙神譜系亦不完善。然而故事主線仍然是清晰的:“話說崑崙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

可見,“封神”的起因至少包含三方面:成湯氣數將盡、昊天上帝公務員招聘、闡教十二弟子渡劫。滿滿的“天命使然”。然而在歌頌人類自由意志的現代,“天命”觀顯然是不可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裏也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旨。因此,否定天命,進而反抗神的權威,是電影可以想見的主題。

其次,在原著的評價體系中,修仙者對於“被封神”是避免、排斥的。雲霄對趙公明說:“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原著裏另有“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可見,原著認爲“神道”不如“仙道”“正果朝元”,哪吒、楊戩等一衆人氣主角結局也是“肉身成聖”。免於天庭政權的管理,能獨立於神權政治甚至與之分庭抗禮似乎是更受褒揚的。以現代視角解讀,在體制外逍遙比在體制內受扼更快活。

正因爲如此,“封神”一事本就不是榮耀,因此電影在進行改編時對“封神”採取反思、批判的視角是合乎原著精神的[]。

再者,從具體情節上說,妖狐本就是受命於女媧迷惑紂王,且原著中也明言妲己死於妖狐乃天數:“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體成形,迷惑紂王,斷送他錦繡江山。此是天數,非人力所爲。”因此,如果妖狐迷惑紂王必須藉助奪舍妲己才能實現,則妲己就是女媧計劃的第一個犧牲者。然而,連紂王最終都被封天喜星,無辜的妲己卻在封神榜上並無位置,這完全可以認爲是原著的漏洞。

況且,封神榜僅有三百六十五個名額,但死於商周大戰者多不勝數,他們的命不是命麼。實際上,《封神演義》全書都是講神權政治的操縱,黎民百姓的死活從不在神仙的考慮範圍內。因此,反思封神大戰本身,表達對無辜犧牲者的悲憫,也是現代化改編應當傳達的人文關懷。

《姜子牙》的故事遵循了上述三條改編/創作邏輯。

首先,它大大簡化了仙神體系,未提及三教及衆仙長,將女媧(上古神祇)、昊天上帝(天庭秩序的維護者)和元始天尊(闡教代表)三個角色的功能整合爲“師尊”這一個形象,將其策劃封神大戰的目的定爲統一三界(陰謀),將根行淺薄的老學渣姜子牙變成牛逼閃閃的靜虛宮大弟子(擁有獨立意志,最終與神權抗衡),形成了明確的人性與天命的對立陣營。

其次,它以妲己(小九)作爲無辜犧牲者的代表,並加入了整個狐族都與大戰怨魂一一綁定宿命鎖的設定,放大了神權政治對於無辜者生命的漠然與利用。以師尊全憑自己認定的“最好安排”操縱世間,與姜子牙憑自己認定的善、自己的神道對立,形成明確的價值衝突。

再者,昇華主題:人道對於神道的盲目崇拜、跟從是更深層的宿命鎖(天梯),以天梯被毀象徵着對天命觀的徹底否定。

但是,電影的故事存在漏洞:這個打破命運枷鎖的故事外層,又有一個同質的、更大的枷鎖存在——師尊所認爲的“最好安排”與姜子牙所認爲的“神道”究竟孰對孰錯,電影並沒有真正作比較;姜子牙也沒有真正遭遇“電車難題”。有限的情節僅僅符合了觀衆們簡單直白的善惡觀。而且,師尊的最終下場是被師祖(對應原著裏的鴻鈞老祖)處罰,意味着電影通篇裏反抗的“天命”之上,還存在更大能的天命……

這不能不讓我感到整個故事存在着一個隨時都能變成一場笑話的重大隱患: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姜子牙永遠遇不上兩難,也不能寄希望於師祖的善惡觀永遠和觀衆相同。

篇三:

《姜子牙》難看嗎?

不難看,我覺得姜子牙有着比較成熟且高水平的動畫製作,單是開頭的2D作畫就值得一吹,歸墟場景驚豔的色彩呈現,四不像靈魂歸天的情感爆發,天庭師尊周圍如星辰環伺的雲團,這些場景設計無一不讓人眼前一亮。

《姜子牙》故事單薄生硬嗎?

不單薄,甚至我覺得還很有層次感,和《哪吒》幾乎一脈相承的對天道的反抗,但是哪吒是“出身爲惡,以個體之力逆天改命”,而姜子牙則是“出身於體制,無法理解偏頗的正義而選擇真正地爲所有的蒼天諸命謀未來”。

爲了挑明這個主題,姜子牙在立場問題上反覆輾轉,先是大義凜然想要斬除狐妖,繼而發現狐妖體內無辜的元靈而功虧一簣。

在北海閉關自省時看到小九並一路追蹤到九尾時又要重新“匡扶正義”,然而看到師尊所串聯的命運鎖鏈後又心生遲疑,詢問師尊後還是決定犧牲一人救蒼生,但是至少小九有一個轉生的念想。

然而最後發現其實轉生也都是謊言,所謂妖族狐族,不過是師尊試圖攫取利益而降下的惡果...

每一次轉折,都越來越揭露天庭中黑暗的一面,慢慢從“救助蒼生”變爲了“電車難題”,最終淪爲“背後勾結的騙局”。

當然,最後姜子牙只是完成了一個斬斷天界對人世間庇護的鎖鏈,其實就是一個更大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只可惜最終制裁師尊的是更高等的存在,這一點未免讓人意猶未盡,也似乎忤逆了以自身之力逆天改命的主旨,但《哪吒》固然鼓吹“逆天改命”的拼搏,結尾也是未能抗過天劫,只保全了元神,從這點來講,在“至高之力”與“個人意志”之間找到平衡點,本片做得也還不錯。

除此之外,蘇妲己和九尾背後的祕辛,紂王與妲己的愛恨交加,申公豹因爲景仰姜子牙而自願下界陪伴,當掉耳環換取食物,並最終完成一場守護,還有四不像與小九建立的友誼,骨風鈴對戰場冤魂引領,來自更高存在的玄鳥引領亡魂回鄉...這些填充在主旨之外的劇情其實也很豐富有趣,動畫標配的賣萌角色給了小四不像,說真的,也蠻可愛的。

所以《姜子牙》的故事,雖說因爲兼顧的內容稍多而略有雜亂,其實也沒有太大問題。

那麼《姜子牙》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有兩處。

一是有着太高的前作標杆。

立意高度精準的《哪吒》沒有涉及過多龐雜的道理,親情,友情,與面對天意時的態度,再加上足夠有趣的笑料(雖然我一直對指紋解鎖耿耿於懷),讓《哪吒》成爲了劇情紮實,卻也通俗易懂的動畫,因此纔可以廣受喜愛。

《姜子牙》明顯是想要超過《哪吒》的立意高度,但是先是“幻象與本心”,再是“救一人與救蒼生”的電車難題,最後到“命運不受蒼天控制”的覺醒,主旨其實隨着姜子牙的境遇而發生了改變,而其中不少對於“戰場亡靈”的描述又抱持着憐憫的視角,那些“獵狐者”的醜態似乎又在描述着貪慾,申公豹救下姜子牙的部分很感動,但是“你一直是我眼中的英雄”其實和“救助蒼生”的主題脫節,所以更像是一條支線,相比而來,姜子牙和小九的互動就更爲雞肋。

當然這些說不上差,但是和主線清晰的《哪吒》相比,無疑就差上一着。

其實立意繁雜並不是不能出好作品,不思凡的《大護法》就將龐大的立意作爲了影片的一個特點,但是這樣的電影必然是小衆且不好模仿的,比如今年的《妙先生》就血崩。

《姜子牙》從宣傳初期就綁定《哪吒》的“封神宇宙”毫無疑問爲電影設定了太高的起點線,導致成片很難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預期(但至少熱度很高),其實《姜子牙》對標的更應該是《白蛇:緣起》,白蛇的製作水平在某些方面比姜子牙好,而姜子牙的劇情又勝過稍有狗血的白蛇。

然而,和哪部比並不是問題的癥結,《姜子牙》真正的問題,還是在因爲製作水平的下降而造成的觀感不佳。

你會說了,你前面不是都說了吹爆前面的2D製作嗎?不是說了“歸墟”場景奪目漂亮的設計嗎?玄鳥,天尊,天梯,靈魂骨龍,這些設計哪一個都不拉跨啊。

但是,我們真的能用幾個割裂的亮點來概述全片嗎?

現在請你回想一下片中令人驚豔的動作場景(不只是某個鏡頭的驚豔,而是一整段場景的驚豔),除了開場的2D,你還能想得到嗎?

申公豹和姜子牙的打鬥?姜子牙和小九的打鬥?小九逃離酒館的動作戲?九尾和申公豹的打鬥?九尾和姜子牙的打鬥?姜子牙和靈魂骨龍的糾纏?姜子牙最後奧特曼上升的動作戲?

這些場景我固然可以一一複述出來,但是要讓我說裏面哪一段特別精彩,還真的沒有。

那麼,你還能記得《哪吒》之中,太乙仙人,申公豹,還有哪吒敖丙奪筆的長鏡頭嗎?

你還能想到太乙真人帶着哪吒在江山社稷圖中坐雲霄飛車的場景嗎?

哪怕是隻有幾個鏡頭的哪吒和敖丙踢毽子的鏡頭,大概也是很難忘記的吧?

而哪吒,大概是一年前看的,姜子牙,纔剛看過幾個小時。

按理說,小九從酒館中逃出那一段絕對可以做得妙趣橫生,但是無論是這一段還是之後幾乎所有的動作場面中,畫面的銜接與分鏡都沒有連貫的邏輯,這也讓我想到了前一陣子看的《妙先生》,同樣在動作的分鏡上做得極爲糟糕,這種畫面與動作的割裂會極大地破壞觀衆觀看動作場景時酣暢淋漓的體驗,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夠燃”。(白蛇在這方面要做得更好一些)

這種分鏡的凌亂還有製作層面的缺陷可絕對不止發生在動作場面之上,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在觀看時對於姜子牙的跑步感到疑惑,跑動中的姜子牙身體極爲穩定,那些輕微的抖動就像是和諧號列車運行一樣平穩,最後抱着小九跑步更是穩當得不像話,真人電影攝製在上個世紀出現了一種叫做“斯坦尼康”的穩定器,專門用於動態拍攝鏡頭時保持攝像機的穩定,要我說,《姜子牙》中的“穩定器”,可比“斯坦尼康”好得不止一點半點。

總之,《姜子牙》雖然質量不算太差,可惜珠玉在前,反而成了累贅。影片初始的願景想來不小,商周交替的大戰,封神,天界,更至高的存在都有涉及,但是就像綁在小九腳上的鎖鏈,在人世間和天界之間橫亙的天梯那般,彩條屋的“封神宇宙”,因着《哪吒》的爆火而引來了太多非議與關注,反而成爲了之後束手束腳的“鎖鏈”,一旦捆綁宣傳,而成色又不及預期,那麼觀衆的反噬也會來得比那些單打獨鬥的電影更爲猛烈。

所以還是希望這個系列,包括中國動畫能越做越好。

從技術上來講(尤其是片尾的《深海》),國產動畫電影的技術已然不缺乏,那麼接下來的,就是要講一個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並喜愛的故事,還有,便是需要知道如何去駕馭故事的節奏和講述的方式。

畢竟耍了半天花架子,仔細一看卻露了怯,那可不太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