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電影《吹哨人》影評三篇

電影《吹哨人》影評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吹哨人》透過一樁事關幾百萬人性命與權力金錢的陰謀,實現的正是對正義、良知等全世界共通話題的深刻表達,最終將一個最樸素的真理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時,誰能看到自己,遵從良心的選擇,誰就能得到最後的救贖和安寧。

電影《吹哨人》影評三篇

從這幾年的《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嘉年華》、《送我上青雲》、《少年的你》……精確揭開某一社會創口的現實主義題材似乎已經佔據了本土票房的半壁江山,對於《吹哨人》來說,不論是命名、宣發,還是片尾對真實吹哨人的法制晚報式輪播,似乎都貫穿着一種追隨《我不是藥神》的強烈願望,甚至,主角的設定也有點相似 —— 一個平凡、有點窩囊的不完美英雄。

簡單來說,《吹哨人》 講述了一個男人和他的小三歷經千辛萬苦挫敗西方勢力的陰謀,拯救了中國,最終因愛國而獲得原配和兒子諒解的溫情故事。

開篇,導演拿出了自己最順手的 “出國” 和 “婚外戀” 元素,用半部《呂漢遇上墨爾本》交代了背景:澳大利亞一能源公司要爲呂漢煤炭集團,一箇中國的國有企業輸出煤炭汽化技術,澳方華人職員馬哥(雷佳音飾)因此與呂漢方董事長夫人、自己的初戀情人周姐(湯唯飾)重逢,二人共度春宵,雙雙出軌,次日,周姐起晚誤了飛機,飛機墜毀,周姐決定就此裝死,原因是周姐老公受賄貪污,周姐心理素質不好無法承擔,“我想重新開始“,她眼淚盈盈。

馬哥想幫周姐黑在澳洲,可竟有殺手對周姐窮追不捨,逃亡中影片進入第二章節,馬哥帶着周姐上天入地,從澳洲一路殺到非洲,不僅用炫目的車技擺平數個職業殺手,憑藉靈活的走位從高度戒備的工廠裏全身而退,更是用區區一臺大疆無人機就擊退了持槍敵人的追擊。

二人也隨之揭開祕密:第一,周姐知悉老公的所有髒事兒,所以老公僱來殺手滅口;第二,澳方隱瞞了技術的致命缺陷,官商勾結,用一筆鉅款收買了周姐老公,而一旦如果技術投入使用,呂漢可能會被炸燬。

影片就這麼從都市懸疑硬生生地嫁接上了好萊塢動作,還是頗爲經典的 “猛男帶着美女旅遊培養感情,順帶過關斬將揭開謎團” 的雌雄大盜模式。02 年《玩命快遞》裏的傑森·斯坦森、18 年《海王》裏的海王,今年《雙子殺手》裏的威爾·史密斯,都充當了 “猛男導遊” 的角色,但他們要麼是退役傭兵或職業殺手,要麼是天生神力的海洋之子,只有馬哥,公司管理層,微微發福,除了有 “小馬哥” 的綽號,跟打架這事兒毫無關係。

淺了說,這是劇情上的不合理,更深層次的,這也許恰恰說明了導演對吹哨人背後真正故事的毫無興趣。

在《我不是藥神》中, “藥販子” 的身份是從頭到尾的敘事基礎,隨之而來的是怎麼進貨、運貨、瞞過警察的考驗,還有主角作爲一個藥販子的能力上限。反觀《吹哨人》,雷佳音所經歷的諜戰風雲、槍林彈雨、解密推理,卻全是一個 007 該面對的難度。

這樣的好萊塢式處理並不能展現 “吹哨人” 的不易,只是另一位 “特工” 毫無懸念的厲害,導演似乎忘記了,比起主角的 “能力”,他所做出的 “選擇” 纔是現實主義的題眼。換句話說,用被好萊塢咀嚼得爛熟的、工業化的跌宕起伏去替代吹哨人所面對的真實世界,這大概是對現實進行的最幼稚的貶低。

接着,電影進入了比《諜中諜》還要飛的第三章節:邪惡的澳大利亞人把要出庭作證的周姐撞死,馬哥也被撞暈過去。但鏡頭一轉,馬哥又奇蹟般痊癒了,他滑着中國的端午節龍舟進入橋洞下的管道,順着管道潛入市政府大樓。埋伏好的華人同胞們有的打掩護、有的斷電閘、有的轉換電視電路,配合無間得像從事了十年的間諜工作。而這一切,竟都是爲了在全市政府白人的層層警戒下,將馬哥公司技術缺陷的證據展示給來澳大利亞訪問的中國能源部部長。

在西方人與中國主角團緊張的捉迷藏中,全片迎來了情緒上的高潮,但高潮裏,全是導演牟着勁兒操縱觀衆情緒的痕跡。這樣的劇情建立在一種被影片視爲理所應當的極端邏輯裏,即:不僅馬哥所在的澳大利亞公司的外國人是壞的,整個市政廳的外國人都是要提防的,外國的法律形同虛設,外國的黑惡勢力隻手遮天,外國的媒體只會用馬哥和周姐的桃色新聞模糊焦點,澳大利亞沒有正義,只有這個碰巧來訪問的咱國大部長才是唯一的救星。

甚至,主角沒有通過發郵件、打電話或使用因特耐特給總理寫信這些樸素的方式傳達情報,而是選擇了難度最高的組團侵入對方政府大樓,他們用令人眼花繚亂的配合重現了跟革命同志交接情報時的千鈞一髮,在對方的地盤上上演了一場極具觀賞性的雖遠必誅型練兵,除了確實能動員觀衆的愛國情緒之外,我看不到任何意義。

真相大白,在部長對主角的出生入死表示讚賞後,他說出了一句極有意思的臺詞:“其實我們早就發現問題了,已經在調查了。” 爲了展現國家的無所不知,連馬哥的個人英雄主義都不能太過突出,跟憋屈諂媚的吹哨人比起來,戰狼是多麼淳樸有勁兒的中國大隊長。

看到這裏,我恍然大悟,爲什麼《吹哨人》的故事講得連自己的標題都沒有解釋清楚 ——狂熱的愛國主義,正是現實題材作品最大的阻礙。

維基百科上說,“吹哨人“ 這個詞是指一個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選擇將組織黑幕公之於衆的內部人員,但電影卻從未執着於探討吹哨人所追尋的正義內涵,而是在第一時間,將公平正義與愛國主義情緒緊緊黏在了一起。接着,又用對外國人極其扁平的面具化處理,對國外法律缺席、媒體無用、黑勢力一手遮天的杜撰式描述,將話題從 “正義是什麼” 轉移到了 “正義應該掌握在誰手裏”。

其次,身處內部的吹哨人必須經歷社會正義與個人利害之間的權衡掙扎,但馬哥沒有,他揭露的似乎是自己的公司,但中國人才是他排名第一的身份認同,保家衛國,打倒西方惡勢力,有什麼可猶豫的?藥神能猶豫要不要爲了保全自己而放棄賣藥救人,但馬哥決不能在關鍵問題上體現人物灰度,沒有什麼能跟國家利益分庭抗禮,困境不是真困境,都是自表忠心的小測試。這樣說來,馬哥唯一的污點就是跟周姐搞過一次婚外戀,周姐想跟他搞第二次時,他拒絕了,很堅定。面對着敵人的槍炮和子彈,別說內心的掙扎,馬哥一直越挫越勇,他不是吹哨人,而是一匹低調而不坦誠的戰狼罷了。

就這樣,影片變成了現實主義人設、愛國主義情緒和好萊塢動作片敘事三個爆款之間的暴力聯乘,薛曉璐導演汲取了《北京愛上西雅圖》中的出國、婚外戀,《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愛國主義,調動了自己所有的經驗,最後貼上了一個 “吹哨人” 的僞現實主義標籤。它以現實批判開頭,接着又用特工電影的無所不能覆蓋了現實的真,最後,又用極致的愛國主義,輕輕地否定了男主的個人英雄主義。好一場漫長的掌嘴,好一堂扭捏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但難得的是,《吹哨人》實現了三百六十度的一敗塗地,是幾近完美的反面教材 —— 反面教材是最好的教材,這也是一種現實意義,它值得我們沉痛的尊重。

何爲吹哨人?

“吹哨”最初源自案件發生時警察吹響手中的哨以做警示或引起注意,後來延伸爲所在企業或組織存在重大問題、嚴重威脅公衆利益時,不惜面臨巨大危險勇敢揭露的人。

吹哨人不同於所謂的“告密”,因爲它指向的不是個人,而是爲了捍衛公共利益;吹哨人不顧個人得失,承擔巨大精神壓力,挺身而出,堪稱無名英雄。在今年9月,國務院也印發相關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爲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吹哨人》相當應景。如果導演利用好這個好題材,它真有可能是下一部《我不是藥神》,與之相對的,如果揮霍了這個題材,電影也將受到更嚴苛的指責。 馬珂(雷佳音 飾)在澳大利亞一家跨國能源公司上班,作爲一名中國人,他好不容易混到了公司中層。在一次接待活動中,他偶遇了前女友周思涼(湯唯 飾),此時她已改名爲周雯,身份是國內呂漢市(一個虛構的城市)一家大型的能源公司的董事長夫人。兩家能源公司有合作,澳洲公司將在呂漢市進行煤炭氣化項目,屆時呂漢市地底下會鋪設大量天然氣管道。

馬珂與周雯舊情復燃,一夜風流,第二天周雯趕飛機回國,後來卻傳來飛機失事的消息,呂漢能源公司的職員均遇難。出乎意料的是,這並沒有影響呂漢能源公司與澳洲方的合作,馬珂與周雯的丈夫順利簽訂了合同。

回到墨爾本後,馬珂竟然接到周雯的電話。原來周雯因晚點避開了空難,她本想通過假死逃離丈夫,逃離現在的生活,奈何因爲知曉丈夫的太多祕密,遭到追殺。周雯求助馬珂,馬珂也因此捲入了這場糾葛中。

在逃亡中,馬珂逐漸意識到,無論是周雯被追殺,還是公司另一個華人職員被殺害,可能都與自己負責的這起跨國交易有關。他與周雯到澳洲公司在非洲的能源基地尋找真相,歷經劫難、抽絲剝繭,發現在非洲的一場地震並非自然地震,而是公司的能源技術不夠成熟,發生爆炸。這就意味着採購了同樣技術的呂漢市,坐在火山口上,一旦爆炸發生,幾百萬人的性命就會灰飛煙滅。馬珂決定以一己之力對抗龐大的權勢集團,他決定成爲一個吹哨人。

不難發現,《吹哨人》是一部具有國際視野、格局宏大的電影。一會兒是澳大利亞墨爾本,一會是中國的呂漢市,一會兒又是非洲的某國某市,別的不說,單單一個龐大的劇組在全世界取景、拍攝,就能看出製作經費在大把燃燒。而電影涉及的元素,有國際交易、有腐敗、有暗殺、有動作、有懸疑、有愛情,這種複合型大題材電影,放在好萊塢往往意味着一億美元級別的投資。《吹哨人》不可能是這樣的投資體量,那麼問題來了,薛曉路能以小博大嗎?

坦白講,薛曉路的勇氣還蠻令人欽佩的。1970年出生的薛曉路,一開始是做編劇,她編劇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和你在一起》等,觀衆都不陌生。2010年的《海洋天堂》,薛曉路轉型成了導演,電影口碑不錯,之後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北京遇上西雅圖2》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可以說,愛情、親情等這一類型的情感電影,是薛曉路最拿手的,在此基礎上,薛曉路又比其他導演多了國際化思維,對社會脈搏更敏感。 但《吹哨人》之於薛曉路仍舊是走出舒適區的極大挑戰,畢竟除了兩性情感外,《吹哨人》有更多的懸疑、動作、商業元素,議題更爲宏大。

可惜的是,《吹哨人》的整體質感證明了,薛曉路的嘗試並不成功。

先來看看電影花費苦心打造的動作戲。中外能源公司派出的殺手,一路從澳大利亞追殺到了非洲,有紅燈區跑酷、跳鐵軌、鑽火車、鬧市追車、荒野逃生、戈壁追車、高樓跳窗、連環爆炸等,動作場面一個接着一個。但就像一個調侃說的,“打得很兇,但越看越困”。

國產動作大片《戰狼2》《紅海行動》都有軍艦導彈發射、坦克漂移碾壓了,《吹哨人》裏的動作戲碼,拍法還是陳舊老套,沒有什麼想象力,不少特效也很五毛。對於有些觀影閱歷的觀衆來說,《吹哨人》的動作戲乏善可陳。

薛曉路有必要走出舒適區去證明女性導演也能拍動作片嗎?湯唯有必要證明自己也能拍動作片嗎?這讓人聯想到不久前網上有關於演員是否走出舒適區的討論。有聲音就認爲,一味鼓勵演員走出舒適區是錯誤的,很多演員也許就不適合某一個類型、某一劇本,演員表演不舒服,觀衆也看得難受,那演員何必走出舒適區?演員應該是“擴大舒適區”,將自己的風格做精做深、爐火純青,演員獨樹一幟,觀衆也更能入戲。

從這個角度看,女性導演和演員着實不必通過動作戲去證明一些什麼。這跟是否“女性”無關,跟自己是否擅長或熟悉有關。從以往的編劇和導演經驗看,薛曉路一下子跨步到動作戲,太強人所難,效果也不理想。

再來看看電影中的國際視野。電影一開始就是非洲地震(實則是能源公司管道爆炸),接着就是澳洲大型能源公司與中國企業的“勾結”,之後又是國內霧霾籠罩的呂漢市……看到薛曉路將框架拉得這麼大,筆者真是心驚。因爲從編劇角度看,框架越大、背景越複雜,可能存在着兩個陷阱:

一個是,故事存在着越多的常識漏洞和邏輯漏洞,畢竟隔行如隔山,編劇不免容易將許多複雜問題想簡單了;另外一個是,框架大,線索多,要在兩個小時左右的篇幅裏自圓其說很困難,編劇只能堆砌大量的巧合,使用各種“天降神兵”,由此降低了故事的可信度。

《吹哨人》落入了這兩個陷阱。從跨國交易到追殺到非洲尋求真相再到吹哨成功,它們都非常“粗線條”和想當然,沒有更多的說服力,比如殺手光天化日開槍,肆無忌憚撞人,也都不了了之了;殺手神通廣大,還是讓馬珂和周雯輕鬆去了非洲。

至於電影中的“天降神兵”,那簡直就無所不在[]。編劇的金手指讓馬珂和周雯一路開掛,尤其是非洲部分,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就發現了能源公司的技術問題,在戈壁的加油站那麼巧就找到了工程師的調查報告副本……巧合太多,戲就假了。

最後再看人物塑造。雷佳音飾演的馬珂,是個小人物。他好不容易在澳大利亞的公司站穩腳跟,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當然,他也有小人物會犯的錯誤,比如舊情人一主動他就沒把控住。馬珂可以看做是“前夫哥”的一個翻版,有缺點、有喜感、接地氣、可親近,而雷佳音飾演這樣的角色,信手拈來。

相較於以往的角色,這一回湯唯有所突破。她飾演了一個真正的“蛇蠍美人”。以前她因爲馬珂窮,離開了馬珂,嫁給了大企業家,沒少做暗箱操作、行賄受賄等勾當;婚姻不幸福了,她藉機逃走不成,就把馬珂給拉下水;利用馬珂對她的舊情調查真相,拿到真相後立即甩掉馬珂與丈夫討價還價;直到最後才幡然醒悟……周雯這個角色很複雜,她是受害者、是加害者,也是救贖者。湯唯並沒有將角色的複雜性表現出來,以至於反轉之後,觀衆有點懵。這或許得歸咎於她說臺詞的方式,節奏過慢,語調略平,缺乏寫實性。

薛曉路的電影,一向熱衷於那種不完美的人物。薛曉路認爲,“電影不就是寫人寫事,不就是要有爭議嗎?爭議人物的價值就在於他們處在選擇的邊緣上,可能往左跨一步就是英雄,往右跨一步就是梟雄,這些人物的選擇和命運的突變是我在創作時特別喜歡的方向。”所以《北京遇上西雅圖》文佳佳是“小三”,在《吹哨人》中,馬珂出軌了,周雯更是做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壞事,還誘惑馬珂、欺騙馬珂。

可以理解薛曉路的創作意圖,尤其是《吹哨人》大題材的電影,她想以不完美的人物告訴觀衆:一個人哪怕有道德瑕疵,他也可以捍衛社會正義。

理雖是這個理,但與《我不是藥神》中程勇這樣一個有瑕疵的小人物相比,馬珂與周雯少了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差別就在於,程勇克服了他的瑕疵(他的自私、懦弱)踐行了正義,他的轉變有可信服的依據,也讓我們看到小人物的人性光環。可馬珂與周雯的瑕疵——比如他們雙雙出軌,與他們的正義舉動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作爲吹哨人,人們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不是出軌,而是擔心打擊報復的恐懼和懦弱。編劇如果沒有立足於此呈現人物的內心轉變與勇敢抉擇,主人公最終是無法打動觀衆,也無法真正號召更多人加入吹哨人隊伍。

以往我們的創作,經常一不小心就把人物寫高大全了,現在編劇學乖了,得給人物寫一些缺點。但就像有評論者講到的,“(這類)好壞參半的人,就好比廉價的彩膜,它看似通向彩色電視的世界,事實上依舊是黑白電視時代的附庸,用虛假僵化的彩色來產生一種自欺欺人的幻覺”。 我們希望看到的那些有瑕疵的人物,他們的瑕疵不是無關緊要的“點綴”,而是更普遍性的人性弱點。因此,《吹哨人》中主人公出軌等瑕疵,純粹是噱頭,編劇如果將其剔除掉,也絲毫不會影響劇本的行進。

《吹哨人》的結局孱弱而鬆垮。馬珂舉報成功,依靠的依舊是“天降神兵”的偶然與一位“青天大老爺”。電影的唯一意義是向觀衆普及了吹哨人這一制度,但電影並沒有藉助它抵達社會層面或人性層面的更多深度。

看完《吹哨人》後,犀牛君的第一觀感就是:這片子上映後爭議一定會很大,因爲和我們之前預想的完全不一樣,有好多內容真的是從來沒見過。

首先這個題材沒見過,《吹哨人》聚焦的吹哨人制度是華語電影中首次出現,中國觀衆對這個題材並不熟悉,但導演有勇氣將它搬上大銀幕,而且拍的驚險刺激,完全是按照一部商業冒險大片的體量來製作,很有誠意。

其次是女導演敢於挑戰這種題材沒見過,導演薛曉路我們並不陌生,從《海洋天堂》到兩部《北京遇上西雅圖》,作品叫好又叫座。最近一次見到她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的《迴歸》篇章,風格細膩的她堅持以情動人,但這次卻拍了一部類型與元素迥異於以往的影片,在中國只怕沒有女導演敢輕易嘗試。

再次是電影中角色的複雜性沒見過,比如電影中雷佳音、湯唯、齊溪三人飾演的角色,不僅每個人都有着複雜的性格,關係也是剪不斷理還亂。馬珂出軌後,能夠把前女友周雯帶回自己家,還一起四處冒險,而馬珂的妻子最後還能夠原諒他們,展示出了人性複雜的一面,這樣的人物關係之前沒有電影敢呈現。

果不其然,電影上映後劇情和角色遇到了比較大的爭議,有評論者認爲:“《吹哨人》中主人公出軌等瑕疵,純粹是噱頭,編劇如果將其剔除掉,也絲毫不會影響劇本的行進。”而關於三位角色的人性抉擇,更是強烈的兩極分化。

一部藝術作品面世後,有不一樣的聲音是正常的,而像《吹哨人》這樣富有爭議性的影片,則更具有討論價值。在我們看來,《吹哨人》確實是華語電影一次極爲有趣且有價值的嘗試。

《吹哨人》不僅是薛曉路的嘗試

也是華語電影的嘗試

《吹哨人》上映後,很多網友積極地在各大平臺發佈對於電影的評論,其中很多人提到薛曉路這次創作上的野心,有影評人認爲,《吹哨人》是薛曉路最具商業性的一部作品,按照好萊塢的劇作思路來鋪設,元素豐富,類型層層疊加,野心很大。

還有的觀衆表示:“可敬的題材和可敬的故事,薛曉路導演的編導功力也讓人心服心折,國內太難得的女導演,真的好久沒在電影院看過這樣讓人心生敬意對正義堅定信心的電影了。”可以看到大家對於薛曉路這次創作上的高度認可。

不僅是素人,明星們也現身或在微博上積極地爲影片打call,馬伊琍、李光潔、李現、黃覺、喬振宇等演藝明星對於影片有着很高的評價,導演謝東燊就表示:“薛曉路導演真的非常細膩,既帶給大家人之常情又撩動了我們現實生活中脆弱的自己。”

如果不看任何主創信息來看《吹哨人》這部電影,很多人可能根本想不到這部電影會出自薛曉路之手。之前拍出過多部情感向力作的薛曉路在影片中融合了懸疑、動作等元素,而且展現了極強的調度能力,影片拍攝跨越大半個世界,中國、非洲、澳洲等地在影片中自如切換,幕後拍攝想必也非常辛苦。

而電影中像管道追逐、荒野飛車等動作場景也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很好地把暗流涌動的懸疑感和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結合到一起,走進電影院觀看格外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刺激感,尤其是那段荒原上的飆車戲,在今年華語片的動作場面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對於薛曉路來說,《吹哨人》是她個人創作上的一次大膽嘗試,而對於華語商業類型電影來說,《吹哨人》同樣是一次積極的嘗試。正是在前面提到的多個“沒見過”的試驗下,我們的華語電影纔會類型更多元化,故事也更富有真實性。

對於普通觀衆來說,《吹哨人》最直觀的吸引力在於雷佳音+湯唯+齊溪實力組合的首次合作上,三人在電影中的表現也確實不負衆望,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雖然影片的角色具有較大的爭議,但表演上網友都給出了幾乎一致的好評。

雷佳音這次飾演的是一個有“缺陷”的角色,這個人物很真實,稱得上有血有肉。他最初稱不上勇敢,甚至很膽小,但身上又有着中國小人物特有的精明與幽默。影片最後他成長爲了一個了不起的“英雄”,“英雄”馬珂不僅是社會的,更是家庭的,他最終迴歸家庭這件事具有很大的討論價值。

值得玩味的是這個“英雄”並不是他主觀上想成爲的,是經過很多事情之後被動承擔起的選擇。在他內心的最深處,其實只是想保護好前女友周雯,並讓自己的家人不受傷害,但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發現,這個世界上有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的真相,這一過程很符合一個真實“吹哨人”的成長軌跡。雷佳音給這個人物賦予了更多煙火氣。

湯唯這是第三次和導演薛曉路合作了,之前她們合作的每個角色都有爭議的內容,這次飾演的周雯也不例外。周雯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的救贖使這個人物更加立體,並不能用簡單的善惡二元論來定義她,她更多的是希望被愛、被保護,是一個很平凡的女子。

薛曉路鏡頭下的湯唯一如既往地美,並且充滿一種獨有的的神祕感,這和周雯本身的氣質相當契合。前面越神祕,到後面我們瞭解到周雯的結局就會越心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珂的成長就是由她促成的。湯唯將周雯的靈動與不可捉摸詮釋得很好。

而齊溪的表演同樣很動人,她飾演的馬珂妻子最終在大義面前,選擇了大愛。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她爲什麼要選擇原諒馬珂,但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因爲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仔細剖析,這三個複雜角色的背後其實藏着的是愛與責任,可以帶給觀衆很多思考的空間。

我們需要更多的《吹哨人》

從主題層面上來說,我們確實需要更多《吹哨人》這樣的電影,尤其放到社會維度中,《吹哨人》具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是一部走在前面的電影。

早在30年前,美國就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專門保護“吹哨人”的《吹哨人保護法案》。2002年,三位女性“吹哨人”更是榮登《時代週刊》封面。在中國,很多地區早已初步建立了“吹哨人制度”,正在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而《吹哨人》的上映,無疑對於這種制度起到正面與積極的推動作用,會像《我不是藥神》等現實題材作品一樣,彰顯出強大的社會價值。

而電影領域同樣需要《吹哨人》這樣的作品。因爲題材的限制,《吹哨人》在上映前並沒有太強的聲勢,主要的流量也都來自於雷佳音、湯唯等演員,看上去關注度有限。但是在影片上映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要了解“吹哨人”、關注“吹哨人”,可以看到社交平臺上很多網友自發地開始討論“吹哨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說明觀衆對於這種題材選擇是認可與支持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吹哨人》雖然是一部商業類型片,但最後迴歸到了情感層面的表達,這是薛曉路作品最珍貴的內核,也是一部電影能夠觸動觀衆最重要的砝碼。再加上對於社會現實與社會關係的深刻討論,薛曉路用實打實的作品,爲2019的中國電影增添了極具勇氣的一筆。

目前《吹哨人》不僅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口碑也持續堅挺,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製作宏大、有意義的好電影。我們鼓勵更多《吹哨人》的出現,我們歡迎更多《吹哨人》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