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精選三篇

《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精選三篇

《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精選三篇

導語:黑暗裏,船踏着野獸般的大步前行,在它的喘息聲中,他傾聽着她的歌唱,直到第一縷霞光出現在地平線,新的一天突然綻放在荒無人煙的草原和煙霧瀰漫的沼澤之上。 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大家快來看看吧。

《霍亂時期的愛情》經典書評精選三篇

篇一:

那時候的愛情,就像是一場霍亂,來得猝不及防,然而當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消耗殆盡。“悅起無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這樣,愛一個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除了他(她),無藥可醫。

十五歲的窮小子弗洛倫帝諾愛上了十五歲的富家女子費爾明娜,每天在她必經之路等待,終於引起了她的注意。通過姑姑,他們互傳書信,然而當這些小把戲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看穿時,他像所有的小說裏富人對待窮小子一樣對待弗洛倫帝諾。他燒了女兒和弗洛倫帝諾來往的書信,和弗洛倫帝諾當面交談,企圖勸他放棄費爾明娜,帶着女兒出門旅行。他的這一切做法對於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青年男女顯然是沒有用的,他萬萬沒想到,女兒會在旅行中繼續與她的小情人保持聯繫,並且關係越來越密切。

當他們結束兩年的長期旅行回到那個城市,父親發現女兒仍未忘記那個小子,於是便同意他們的婚約。而當費爾明娜偶然一次遇見弗洛倫帝諾時,她失望了,那個小夥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樣子。於是,他們的婚約作罷了。後來,費爾明娜嫁給了有身份有地位的烏爾比諾醫生,讀後感.弗洛倫帝諾只是默默關注着她,等待着她。當教會爲烏爾比諾敲響喪鐘時,弗洛倫帝諾拋棄身邊年輕的情人,飛奔到費爾明娜身邊,再一次向她求婚,這時的他們已進入遲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個世紀。

我認爲整部書不僅僅是想給我們看一個矢志不渝,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愛情就像霍亂,它來的時候,人們會惶恐,不安,會絕望,痛苦。然而慶幸的是,一個人在經歷了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後,依然具有愛的勇氣和能力。戀愛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緒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夠化解。就像張愛玲在小說《傾城之戀》中寫到:柳源在細雨迷濛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隻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爲他在那裏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我的藥”。她紅了臉,白了他一眼。

小說的最後,費爾明娜和弗洛倫帝諾在一艘輪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時的他們已經八十多歲了,卻依舊擁有愛的能力,那遲到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情,讓人羨慕不已。

篇二:

故事講述了發展於費爾米納·達薩、費洛倫蒂納·阿里薩以及醫生胡維納爾·烏爾比諾之間的一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三角戀愛。書中描寫了各式各樣的愛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寫盡了生命的尊嚴與哀傷。

高中的時候和M討論馬爾克斯,都很佩服他在《百》裏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創作。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同樣是對現實的投射,但在經過阿斯圖里亞斯、圖爾福這些作家加入或夢幻或詭譎或荒誕的處理方式後有着奇異的閱讀效果。《百》裏面有大量的象徵手法,用了數不清的神話傳說和宗教意象[]。很多人覺得《百》看不下去,或者很無聊,或者很晦澀,都是看不懂這本書的表現,也是很正常的。每次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都不一樣。你可以把它當做人類歷史研究,也可以把它當做一本純小說,純文學去旁觀,不走進。不同於《百》,《霍愛》是歐洲傳統的現實主義風格小說;左翼的馬爾克斯寫以愛情爲主題的小說,也是罕見的。

《百》中,孤獨深深刻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榮辱興衰。當談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感源自何處時,馬爾克斯說:“我個人認爲,是因爲他們不懂愛情。布恩迪亞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這一解釋和弗洛姆的闡釋驚人的相似。“人——所有時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遠面臨着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克服孤獨感,如何超越個人的天地,實現人類的大同”人類脫離自然界、成爲社會的人之後,不再能和自然界達到和諧統一,隨之而來就面臨着一種孤獨感。爲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類開始試圖尋找愛情,渴望着愛與被愛。人們渴望與周圍的人建立長期的、充滿愛心的關係,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歸屬需要之一。

那天我鬼使神差地遊蕩進成都街頭的一家書店,想起了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在飛機上翻開,讀到現在。

篇三:

前一陣子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去世引起各個媒體的各種形式的懷念。由於媒體對他幾部經典作品的各種解讀又掀起了重讀《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熱情,這也是我讀過的大師爲數不多的作品中最愛的一部,據說也是大師的最愛。

雖然幾年前小說電影都看過,再讀起來依然有全新的感覺,這讓我想起電影《醉鄉民謠》裏那個搖滾歌手說的話:如果一首新歌聽起來像一首老歌,那它就永遠不會老。我套用一下概念:如果一本老書讀起來卻是常讀常新,那麼它將永遠不會過時。

重溫這本書給了我久違的閱讀快感,到了欲罷不能廢寢忘食的地步,以至於把我原定今天去潘家園淘寶的計劃擱置。當然今天的天氣在家讀書也是莫大的享受。

馬爾克斯不愧是結構大師,在小說的第一章,就發生了一系列撲朔迷離的事件和錯綜複雜的關係,而每個細節都是不可省略的真實與有趣。(故事情節不在此贅述,有興趣的話就找書來看看)

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馬大師塑造了一個顛覆世人愛情觀的阿里薩,他靠着走馬燈似的女人和五花八門的獵豔維繫着他認爲的對費爾明娜的51年的忠貞愛情,並讓我們相信這愛情是合理的。如果這愛情是合理的,那麼這個世界的秩序就不合理。“婚姻是個只有靠上帝的仁慈才能存在的荒唐的創造”,這是小說中烏爾比諾醫生的觀點。那麼愛呢?“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當費爾明娜對丈夫大聲嚷到:“難道你看不出我不幸福嗎?”醫生淡然地答道:“恩愛夫妻的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穩固。”這就是冰冷的現實。

而故事的結局中的偉大愛情只能像浮萍般地飄浮在海上,一刻不敢停泊,更不可腳踏實地,因爲當上岸之後,他們將面對現實的殘酷,所以他們只能藉着霍亂之名永生永世漂泊着…

最後引用朱偉的一段話;我喜歡這部小說是因爲,我從馬爾克斯的敘述中感到了一種高貴,無論哪個人物,無論是如何的性本能衝動,都乾淨而絕不醜陋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