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第二性》精彩書評800字精選三篇

《第二性》精彩書評8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K 次

《第二性》精彩書評800字精選三篇

《第二性》精彩書評800字精選三篇

導語:這本書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的鼻祖讓-保爾・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下面是有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書評,以供大家需要!

《第二性》精彩書評800字精選三篇

【第一篇】

波伏娃是一個奇女子,同時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她與法國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傳奇戀情更是令人神往.他們共同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但是他們之間沒有婚姻,有的是一紙雙方自願簽署的愛情契約,約定雙方在相互尊重各自自由的基礎上共同生活.在這期間,雙方都有過許多次與別的情人相愛並同居的經歷.儘管是這樣,風風雨雨過後,直到白髮蒼蒼,他們依然保持着青年時代那純潔的愛情.這種前無古人的"契約式愛情"在當時法國被傳爲佳話.並且對世界上幾代青年的感情觀念構成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契約式愛情"我認爲與現今的婚姻制度比起來它更符合人性一些.就是稍微缺乏一點可操作性.

人爲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是要經過許多波折,又要靠一定的運氣;四十歲以前你也許不能找到,但由於諸多原因,你不得不結婚;四十歲以後你有一天終於找到了,同樣由於諸多原因,卻必須放棄.這就是現代婚姻制度的尷尬所在.愛情是理想主義的,而婚姻是現實主義的.後者是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個人的需要.很多人認識到這一點,但沒有誰可以去超脫婚姻,世俗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它有着盤跟錯節的厲害關係與不可遏制的慣性,我們只能接受.雖然正如波付娃所說--現代婚姻制度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愛情的扼殺和褻瀆. <<第二性>>是波伏娃獲得世界聲譽的代表作,被譽爲"有史以來討論女性的最全面,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甚至被稱爲西方婦女的"聖經".她以百科全書式的廣博學識,嚴肅科學的態度,大膽的筆觸,揭示了女性一生所面臨的艱難抉擇和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其內容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古代神話和民俗學等諸多領域,是一部縱觀整個女性的歷史和世界的不朽鉅製.

在這本書裏處處閃耀着波伏娃的智慧之光.她說:愛情是女人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她們以愛情爲信仰,以家庭爲中心;正因爲如此,女人相比於以事業爲中心,以社會價值爲信仰的男人而言,只能成爲區別與第一性的第二性了.

說到現代婚姻中物質主義至上的齷齪現狀,她說:婚姻的實質和妓女的存在同樣證明了女人出賣身體,男人要付給她報酬並佔有她.成交方式也只是批發與零售的不同.她還認爲,情人之間相互彼此自由的同時給予和得到快樂,爲肉體的渴求帶來了勇氣和愉悅.這時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羞恥的,因爲這不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是自願的情況下做出的符合人性的行爲.要是婚姻將本來是建立在自發衝動的基礎上的相互關係變成了權利和義務的契約,它在性質上就是可惡的.原因是婚姻給予兩個身體一種工具的性質導致了人格的損害.它們註定了作爲一般的身體而非個人的彼此體驗.丈夫一想到他是盡義務就會索然無味,而妻子則在意識到自己委身於對她實施權利的人時會感到羞愧.從這一點來看,她對現代婚姻的前景是抱懷疑與悲觀態度的,她非常反感於用婚姻這種形式來規範自由的愛情.她對肉慾之愛的理解是順其自然.她認爲肉慾的愛既不是目的,也不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它無法爲生存辯護,也無法接受外界的辯護.它在人的生活中應該是起到獨立樂章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是自由的.

【第二篇】

作者波伏娃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處境,女性的生育和撫養幼兒等這種所謂的“內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爲“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爲什麼會存在對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應該溫柔優雅,而男孩就應該喜歡勇敢不流淚。現在看完這本書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男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性氣質,並當作女人優劣的衡量標準。實際上女性氣質這個命題從開始就是僞命題,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女性氣質,這是一個由男性定義的,由處境決定的名詞。

男人爲了實現自己的利益,鼓勵女人體現女性氣質。在男人的世界中他們願意把女人當作僕人、伴侶,她是客體的、沒有攻擊性的,以他爲中心,以他爲標準的。男人不願看到女人變成了一個進行設計的超越主體。而在現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認爲,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徵着他對世界的征服。於是他故意曲解,排擠,打壓女人,迫使她們回到父系社會的寄生蟲這個角色上去。 從波伏娃之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預料的,女性會越來越取得平等的權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了這種處境,然而,她們在追求兩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擔。社會對於這部分女人的認同雖然在增加,但是總的來說依然認爲這樣的女人不夠“女人”。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裏,任何人都擁有選擇如何發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決定去做一個傳統的女孩,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假小子,可以選擇做一個女強人,也可以選擇去做賢妻良母。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限制。但過於追求與男性的一樣與平等,會讓女性受到另外一種壓抑。記得有人說過,“女漢子”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對女性的歧視,在我看來,有時自嘲又有何不可,我們雖然柔弱,但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心,誰說女子不如男?

正如謝樂爾桑德伯格說過的,“我認爲我們世界上,半數國家和半數公司,會由女性所領導,那將會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爲女性,我們不應退縮,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來,永遠追隨自己的內心,別被一些所謂的社會框架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第三篇】

“但凡男人寫女人的東西都是值得懷疑的,因爲男人既是法官又是當事人。”再讀這句話,我在心裏回憶文學作品裏自己所厭倦的的男人筆下的女人形象:第一是德伯家的苔絲,不甘委身於自己的命運,卻又死在膽小懦弱的身體裏[]。第二是洛麗塔,肉體潔白,薄薄地塗着一層罌粟,引誘着慾望的火苗,所幸作者把女性塑造爲罪惡的代名詞時,也承認了地獄是兩個人的墮落。這樣一本書,從歷史、神話、紀實文學和小說創作中探討女人的處境和存在意義,分析她們作爲少女、母親、妻子不同階段,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讓女性認識自己,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自己被男性定義的角色和功能。一切我們習以爲常的,並不一定是應當的。這便是事物的當然不決定它的應然。我很慶幸自己從小就有好強的性格和積極的權利意識,從來沒覺得自己比男生差一截。直到後來我才明白積極的女性扮演着男性的角色,其實在同性和異性眼裏都是異類。但這不是我們的原罪,每個女生都應該記着,我們處於弱勢不是因爲我們的弱點,是權力的階梯所造成的欺騙性的視角。我們應該去呼籲自由,打破固有的淺薄認知,哪怕失去暫時的平衡,因爲向上超越是實現自身的唯一途徑:“一切主體都是通過計劃,作爲超越性具體地確立自己的;它只有通過不斷地超越,朝向其他自由,才能實現自由;除了向無限開放的未來擴張,沒有其他爲當下存在辯解的方法。”波伏瓦首先進行了科學性的分析:生物具有異化的傾向,我們要通過特殊性確立自己的存在,而對於男性來說,女性就是能回答自我叩問的他者,男人通過女人來獲悉自己的存在,由此衍生出相應的佔有意識和對待物的奴役方式,但這樣的他者又是捉摸不定的,是不可掌控的。出於天性和文明發展,父權制社會慢慢建立,但女人還是令人畏懼,她既是無情自然的化身,又是一根危險的溫情的繩索,男人追逐她,也奴役她,把她當作神,也把她當作牲畜,這原因就在於女性作爲映射男性自身的他者,在工具性的使用中成爲獵物和臣屬。接着,波伏瓦開始揭示女人在歷史上的慘淡境遇,從封建社會至今,女性被無情犧牲給私有制,是裝飾是財產,沒有物質的獨立,也沒有精神的自由。在各個領域,有所建樹的女性如同皓空微星,但隨着時間推進,羅莎.盧森堡和居里夫人這樣的女性開始出現,“她們光輝地表明,不是女人的低下決定了她們在歷史上的無足輕重,而是她們在歷史上的無足輕重,使她們註定了低下。”直到如今,一個女人想要像男人一樣成功,要做出更大的精神努力、在和男權社會周旋的過程中始終不忘自己同時作爲一個人和一個女人的價值,這樣的勝利,其實更爲壯麗。一個創造物擺脫被擺佈的命運成爲自己的主宰,像《西部世界》那樣的主題,除了荒蕪的美感還有什麼呢?畢竟“盲目地忍受奴役,要比致力於解放自身更舒服,死人比活人更適應泥土”,事實上,對於羣體和溝個體而言,女性的獨立是都具有崇高的意義。對於羣體來說,男性統治者通過想象的力量建立教化,實際上書寫着謊言,締造着愚昧,剝奪的是一個羣體的力量和創造性。她們的自我解放實際上能體現人類自身的解放,和階級的崩化與種色的褪變有同樣的意義,代表着根本的善——正義和平等。對於個體來說,關乎一個女人真正的幸福。這個主題主要在第二部裏面得到書寫。有了話語權和獨立的意識,她不再迷惘,不再畏懼,不再是《玩偶之家》裏的娜拉;有了家庭之外的空間和燃燒能量的其他渠道,不再惶恐,不再歇斯底里,不再是《戰爭與和平》裏的娜塔莎。她會是更好的女兒,更好的妻子,更好的母親。大致梳理了我所認爲的結構和主要觀點,最後想指出的是這本書沒有基於狹隘的女性主義進行煽動,理智地分析了女性的存在,討論女性可以如何更好地存在,沒有迴避女性的通病和可能存在的墮落。她們溫柔,利他,不好鬥,愛奉獻,但也虛榮、任性、自戀。她們帶上珠寶,噴上香水,把自己打扮成禮物盒子;她們沉於自我幻象,爲了更好的裙子,不惜讓自己成爲男人的玩物;她們嫉妒同性,忍受不了別人戴着比自己更美的光環;她們把孩子當作破碎生活的修補物;她們固化自身的美德以此發泄對生活的刻薄指責……每一頁,每個形象,都讓我們看到生活中潛在的自己,但我們從沒想過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是個症狀要怎麼治療,而一旦通過閱讀有了這個意識,我想我們即便難以參破禪機應對生活的無常,至少可以寬容自己,釋放自己,約束自己,勸慰自己,避免讓自己成爲一個悲劇,畢竟在這樣一個時代,作爲悲劇都不夠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