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陽光勵志 > 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

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

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

導讀:快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爲大家精心準備的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吧!

建國大業影評1500字精選

篇一

黨組織爲了讓我們更好的瞭解黨史,重溫振奮人心的歷史時刻,前段時間帶領着我們我們所有的入黨進取分子一齊觀看了這部中國近代史的開篇鉅著《建黨偉業》。也許是久未感受一齊觀影的氛圍,也許是即將觀看的是一部紅色大片,大家都難以掩飾心中的興奮。

電影講述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間的10年時間。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政府無能,社會灰暗。國家飽受外敵入侵之苦,實力上的差距使得清政府不斷的求和,不斷的賠償,就這樣,一個個貽害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平等的條約簽訂了。然而即使是作爲戰勝國出使巴黎和會,依然外交失敗,這才幡然醒悟:弱國無外交!

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爲了自我的崇高信仰而執着地去努力奮鬥,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禮貌之歌。我們今日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影片結尾,共產黨員代表們在紅船上開會完畢,起身合唱《國際歌》,大家的眼睛都噙滿幸福的淚水,雙眸炯炯有神,充滿着對祖國完美未來的殷切期望,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我的夢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禮,革命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昇華!

這部電影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影片再現了中華民族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成立十年間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爲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爲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最終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對我們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愛國教育和黨性教育。劉燁演着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雖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但他熱愛先進知識的那股幹勁兒與一心爲國的思想就似乎已經註定了之後的一切。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總會給人一種與衆不一樣的感覺。他與楊開慧的感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讓人想起這一家的結局,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爲中國革命的勝利作了太多的貢獻與犧牲。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進行辯論時,我們能夠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鬥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說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

看完《建黨偉業》後,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內心異常澎湃,我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青年的活力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爲了實現夢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感動。我的腦海中始終閃現兩個詞——“職責”與“使命”。

無論在什麼時代,我們都期望能夠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最大實現自我的價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將自我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齊,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我們的職責更加重大,使命異常艱鉅。祖國的強盛,中華的振興,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要增強歷史職責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揮灑艱辛與汗水,爲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譜寫新的華章。

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出國留學網是我們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以往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僅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着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着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禮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爲做好本職工作和爲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爲一名入黨進取分子,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所以,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爲表裏、互爲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爲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我們更要學好黨的知識,爲黨和人民的利益而付出。

篇二

一連在網上看了兩遍《建黨偉業》,還是覺得不過癮。總希望影片一直演下去,別結束,可是時間總在不知不覺間一秒一秒地流逝,影片在一步一步地接近尾聲。說實話,剛開始對它我並不看好,儘管裏面明星雲集,氣勢恢宏,留給人們以無限的期待。但是我個人認爲,它不過是部政治性很強的類似紀錄片之類的片子,可是如今真去看了,卻逐漸改變了對它原有的看法和成見。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當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裏發生了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涌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當文字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待過……而今仍在我們的腦海裏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而這部影片的成功 之處,便是真實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令人可歌可泣、中華民族在苦難 中抗爭奮鬥 並逐漸進步的歷史。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我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爲了一己之私利,祕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勳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爲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爲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裏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爲革命黨內部派系鬥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鬥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一個“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針見血啊!不是自家的東西,送給人家如棄草芥,自然也就不會心疼了。何況它的“主人”是已經淪爲階下囚的德國,是他們的敵人。削弱敵國,增強他們自認爲是盟國的日本的實力,有何不好?再說日本已經於此前出兵山東,擊敗了德國,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送”給日本不過是做個順水人情,承認既成的事實罷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經“得到”了,還不如體面地正式“送給”它妥了。可是西方列強們萬萬不會想到,短短十幾年後,他們的這個盟友日本就不識好歹地恩將仇報起來,對包括他們在內的許多國家發動了戰爭,打亂了他們的計劃,打碎了他們的美夢,打破了他們的寧靜。你們可以毫不吝惜地把中國的山東送給日本,但是我們中國人卻不能容忍外國侵略者將我們的國土再次瓜分。四萬萬同胞豈是草包?豈是毫無血性之人?豈是不忠不義之徒?豈是坐以待斃之輩?怎麼辦?反抗!反抗!反抗!不顧一切的堅決反抗!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首先站起來,火燒趙家樓,在共產主義者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足以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五四運動”,使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當一個舉着血書“冤”字的女大學生跪在總統府前請願,回答軍警爲什麼不到檢察廳喊冤時,她含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之後痛呼:“我是爲四萬萬同胞喊冤啊!”這一聲猶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着四億多人的泱泱大國,如今竟被一個過去一直向咱稱臣納貢的附庸小國欺負來欺負去,成了他們桌上的魚肉,任由他們切分。泱泱華夏的顏面何在?尊嚴何存?

張勳復辟後,陳獨秀怒斥道:“在共和國裏當皇帝,這是對共和天大的諷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結束短短几年,就先後出現了兩個皇帝,雖然在位時間都不長,但是也可見皇權思想和奴性思想在當時的國人中還有很大的市場,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運動時,一聲聲“保衛主權”、“還我青島”喊得氣壯山河,雄壯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那轟轟烈烈的場面,足以感動每一個觀衆,讓人爲之動容,爲之雀躍,爲之自豪不已。當“二次革命”失敗後,見到在妻子宋慶齡面前長嘆的孫中山時,我們能感受到偉人的無奈與哀痛,也易使人聯想到偉人那傳揚千古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看到爲了反袁而假意擁護袁世凱的蔡鍔時,我們爲有這樣的同胞而高興,也嘆惜他爲國爲民拋下知己小鳳仙,捨己爲人,更爲他帶病出徵而感動。當見到朱德在槍林彈雨中捨生忘死地拼殺時,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偉人爲國爲民的赤膽忠心。當青年***在對着廣大勞苦工人宣講革命的道理時,我們已經明顯領略到了偉人的風采……

應該說,這部片子沒有《建國大業》裏的名演員人數多,出場變換也沒有那麼頻繁。但是,也算是衆星雲集,尤其是很多演員的演技堪稱一流。劇情就是歷史,歷史也是一幕劇。而讓我感動的很多經典臺詞 和場景,擲地有聲,蕩氣迴腸。

也因此,北京大學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神聖了[]。當年連李大釗都是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毛澤東都曾做過圖書管理員,可見北京大學在學術上、思想上的先進地位。在“辯”字爲背景的北大講臺上,碰撞出了多少思想的火花,促動了多少熱血的沸騰,培養了多少國家的棟樑。而今,北京大學卻成爲了向國外輸出人才的基地,衆多北大畢業生已經沒有了當年憂國憂民的胸懷。現在的諸多高校校長和教授們,如果看了這部片子,不知道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會不會爲自己爭名奪利、抄襲剽竊、行爲不端、受賄收生而感到汗顏。我覺得,一個國家的發展強大和整個國家教育是分不開的,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校教育,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

“領土不整,國家必亡!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有不流血犧牲者,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多麼激動人心的話語,讓我們爲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學生、工人農民,爲全中國有着愛國心、報國情的有志之士從心底生出無限敬仰之情。“自我輩始”,簡單的四個字,卻是無畏犧牲的壯舉。現在的中國共產黨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把這四個字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有什麼困難能夠打敗我們,有什麼艱險能夠阻礙我們,有什麼列強能夠輕視我們。中國,必將擁有讓人尊敬而仰慕的一代大國風範。不卑不亢,不屈不撓,什麼臺灣問題、釣魚島歸屬、日本的侵略之心、美國的壓制之舉,我們都將坦然面對。愛國,除了在於你能爲國家做多少貢獻,更在於你的內心,是否時刻敲着警鐘,亮着明燈。中國共產黨的每名黨員,是不是都有着“流血犧牲自我輩始”的奉獻精神。

辜鴻銘的臺詞有一句是:我頭上留的辮子是有形的,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這樣的見底,其實是我們都應該爲之讚歎的。多少年來的封建思想,要形式上的變革,很簡單,但是要做到思想上的徹底解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思想。所以經常在搞整治活動的時候,很難避免形式主義。其實,真正的團結一致是人心所向,真正的擁護愛戴是萬民敬仰,真正的流芳千古是歷史銘記。所以,中國共產黨最應該做的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集全國人民的愛國之情,努力建設好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強大國家。

楊昌濟問毛澤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聽了這句話,我們是不是也爲之沉思,我們到底想要什麼。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奉獻了青春、甚至生命,爲的到底是什麼?是讓全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主,過上幸福生活,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樣的理想目標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那麼難。多少的革命先輩用鮮血鋪築了通向當家做主、幸福生活的道路,那滿是鮮花的美景是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這樣的道路和景緻,怎麼還能有驕奢之心,起貪腐之慾,行一己之私。忘記歷史就是背叛,這絕對是一句至理名言

當影片迫不及待的結束時,我意猶未盡地嘆了口氣。心中一直涌蕩些東西不吐不快,於是就寫下了這些文字,雖然說得不一定就對,可確實是我的心裏話。儘管這部電影並不是完美無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許多革命樣板戲之類的影片強的太多了。它帶領我們走進那段歷史,用心去溫潤那片土地,用熱血去溫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扞衛我們這片土地,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們決不能讓歷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發慈悲不來侵犯我們,而關鍵是要紮好自家的籬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們也絕不會任由人欺凌,過去如此,現在仍應如此。因爲我們的偉大祖國早已經今非昔比,國家正在強盛,民族正在復興,我們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偉大的黨啊!九十年啦!您帶領我們已經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風吹雨打,披荊斬棘,終於要踏盡泥濘步坦途了。您很老,已經九十歲了;您很年輕,處處煥發着青春的活力。祝願您九十壽誕愉悅!祝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祝我們的民族興旺強大,祝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

篇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的篇章。在此之後,孫中山回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然而封建王朝的沒落,共和的表象下中華民族的磨難仍在繼續。袁世凱篡得大總統之位,更與日本祕密簽訂二十一條,意在復辟帝制。在舉國上下的聲討中,復辟鬧劇黯然落幕,軍閥混戰又帶來新的戰火與傷痛。

國難當頭,愛國志士與熱血青年無不痛徹心扉,義憤填膺。有的人一心效法西方先進的理念與制度,有的人尊古復禮、修繕己身。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則在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中華民族新的期望。這部影片講述的,正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前夜的故事……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是三段式劇情,分爲辛亥革命失敗後的軍閥混戰,五四運動後的知識精英崛起,然後纔是點題劇情“建黨偉業”。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十年。

以往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週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我們又真正從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們大多習慣了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我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鬥。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

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爲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

此刻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數時常掛在嘴邊,或抱怨自我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國家整體幸福指數不如一些發達國家。孰不知如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也纔是近年來纔開始的幸福指數的研究。相比連活下來都不容易的舊社會,我們今日還能座而論是否夠幸福,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幸福嗎更何況我們的黨和國家歷來都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並在大力實踐之中,而幸福指數也漸漸成爲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體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西方物質文化的浸染,比較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沒有變,但爲之奮鬥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們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會更多的患得患失,會感覺迷茫沒有目標,而忽略了我爲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或許是如古詩中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或許是因爲國家經濟發展處在轉型期,從上到下都會感到陣痛,會暫時降低對幸福的感覺,但從這一刻覺醒還不算晚,我們還有用雙手去創造完美幸福未來的大好時光。

《建黨偉業》讓我重溫了革命先輩們的純淨信仰,那股爲實現夢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淨化了我的心靈。爲了前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爲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爲了後人更加完美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建黨偉業》展示出了一個青春、活力、奮鬥、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着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禮貌之歌,我們今日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日與今日,血肉相連。

就讓我們一齊從此刻開始,擔起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職責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實心態,去攜手創造和諧幸福的完美家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