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陽光勵志 > 《江湖兒女》影評800字大全

《江湖兒女》影評800字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江湖兒女》影評800字大全

《江湖兒女》影評800字大全

導語: 賈樟柯的總體風格我沒法評價,他的作品我也看的很少,除了十年前看過《三峽好人》,就只有今天看的這部《江湖兒女》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江湖兒女》影評,大家快來看看吧。

《江湖兒女》影評800字大全

篇一:

這一次,我看到了科長的江湖。

4月份,戛納國際電影節公佈了主競賽單元影片,沒有意外的,科長新片《江湖兒女》入圍了。不論是科長本人的一些訪談還是她的一些影視作品,他給我的整體感覺都是很平靜,還有對世界的很豁達的態度一直在感染我。

記得某個訪談還是什麼他曾說過:“你不能因爲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到的人”在影像世界裏,很多人可能會刻意去迴避掉一些看上去不美好的事物,爲了商業效果,在選擇演員以及製作商一次次的妥協市場以及商業,幸好科長一直在堅持,他的作品會照顧到每一個階級的人並懷揣着同理心,是時代與人民之間的證明者。

說說這次《江湖兒女》的演員吧,趙濤、廖凡皆爲演技派,趙濤有着獨特的復古之美,意大利金像影后加身,廖凡柏林影帝,過往作品不用多說,所以搭配,真的是太得對觀影品質有執念的影迷的心了。更有趣的是這次還有馮小剛、刁亦男、張一白、徐崢這導演天團客串加盟,講真,已經被吊足了胃口,就等導演定檔。ps:希望導演後續可以根據導演天團出一款宣傳片,很期待的。

最後,很喜歡導演這次的選題,江湖並不遙遠,就在當下,那個就活在我們身邊的江湖,在時代的夾擊下,有人就有江湖,而我們就是這風塵之中的性情兒女。

期待導演這次可以爲國爭光,期待《江湖兒女》可以在戛納讓海外影迷驚喜!

篇二:

十月,秋,逝去的歲月,遺落下了淡淡的痕跡,落葉久違地和泥土作了個親密接觸,以它悽美的姿態作別朝夕相伴的枝椏。我想,葉落的那一刻,是否會感到一絲不捨?墜落的一瞬間,是否會感到一絲疼痛?突然間,一聲嘶啞打破了季節的空落:究竟什麼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

每天給自己希望,試着不爲明天煩惱,可時間的流逝漸漸地在人們的容顏上暴露,在人們的頭髮上滾動,多少個今日變成了曾經。記憶散落了一地,黃花落葉是寫不盡的詩意,駐足觀望,那一片空曠的稻田,還有誰在守望。曾經的我們約定,一起去探尋未來。可多年下來,身邊的人還是陌生人,當日那個在田野上對天吶喊的少男少女,今日已不見了蹤影。面對的不再是熟悉的面孔,昔日的約定被遺落在了時間的跑道上。

偶爾累了,我也會停下來,帶着夢囈般地呢喃,回憶着昨夜屬於我的那一場美夢。千帆過盡,曾是少年卻不再年少,唯一期待的只是眼角的淚已被擦拭。我們都需要一顆平常的心,坦然地面對失去的昨天,因爲未來還等着我們。

我知道人們渴望未來,迫需一次成功洗滌這一路上的疲勞與滄桑。故而盲目地趕路,冒着烈日,趁着星夜,不顧一切地向前跑,從而錯過了很多人,錯過了很多事。其實,彆着急趕路,去感受路,風景就在路上。因爲我獨自流浪在外面,最近一年多來一直如此,我在孤獨中寫作。但這些天來,我逐漸意識到這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如果一個人確定選擇了孤獨,那一定是有某種目的的,而非僅僅是爲了尋求自我,探求個性。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選擇,我有了更多創作的靈感,不時會回憶過往,思考人生。在追夢的路上,或許註定是孤獨的,所以我時常在想,究竟什麼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

哦生活!有太多的事同時發生,而我沒有時間去整理。久而久之,我便開始憂慮重重,而這些事的記憶慢慢地堆積起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有一天,我去溼漉漉的校道散步,一直來到操場的觀衆席最高一層佇立着,觀察着雨後的世界,然後回到牢房似的宿舍中,看着室友,有的打遊戲,有的睡覺,我感覺我不能這樣過下去。在這種悲傷的孤獨中,我決定寫作,把自己的過往種種記下來。因爲我知道,這或許是有意義的,而我也從未如此狂熱。與其渾渾噩噩中死去,不如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我知道,在到達終點之前,這也許會是一次不錯的經歷。

所謂的成長,不就是每一天都經歷不同的事,從每一件事中更成熟穩重一點嗎?人生有多殘酷,你就該有多堅強。我們誰也無法預知這一路上的災難禍福, 誰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活成什麼樣子,只知道前進,前進,不讓一滴淚落在心上。也許那年你蹣跚的模樣,正是你最成功的時候,我們期待着,我們努力着,只爲一個不錯的結局。

過去的痛都是爲了未來的樂,過去的悲都是爲了未來的喜,當人們選擇踏上征程的時候,他們就已明白。而成長只有有了挫折作伴,成功人才不會感到孤獨。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是無盡的心酸,又有誰不是趟着血,扛着風,砥礪而行呢?而上天向來是公平的,這些人註定會成爲自己的英雄。

究竟什麼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我實在無法得出結論,即使勉爲其力的給出答案,也總覺得不得精髓。或許自己認爲可以,就可以吧,畢竟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但我還是希望,在這之前,我們都能好好的拼搏一回,不讓餘生後悔曾經。

自從我決定我要以此爲目標的那一天起,我便把自己交給了紅塵。我不知道我會經歷什麼恐怖的事情,也不知道我會得到什麼意外的驚喜,可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勇敢地前進吧。

希望,當曾經的夢想塵埃落定時,不要再問這個終點,是否可以微笑,因爲我曾真真切切地爲之付出過。爲你,我不願回頭,看一世的繁華;爲你,我寧願在熙攘的人羣中孤獨了自己;爲你,我寧願在霓虹燈下寂寞了自己。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終點可以配得上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但這一路的經歷是我人生最真實的回憶,最富有的財富。

下個十月,我也希望將我奮鬥的故事留下淡淡的痕跡,願此生不悔。

篇三: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影片。獲得過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的賈樟柯,在這部影片中教科書般地詮釋了什麼叫好的編劇,加上影后趙濤和影帝廖凡大師級的表演,觀影過程可謂是一種享受。不過,前提是觀者拋去雜念,坐下來安靜地看下去。

正如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江湖兒女》中的大量細節,不僅使人物塑造事半功倍,更讓那些覺察細節的觀衆爲之感動。

例如對趙濤父親進行的刻畫。女兒來到宏安煤礦找父親,父親正在大喇叭中聲討礦長劉金明。女兒緩緩走進廣播室,看到父親桌子的一個瓶子,拿起來時鏡頭給了特寫,是一瓶還剩下小半瓶的汾酒。這個環境細節讓觀衆體會到,雖然廣播中父親的聲音鏗鏘有力,但他很可能之前喝了大半瓶酒來給自己壯膽;女兒拔下了喇叭的插頭,撫着父親的肩膀說“爸,回家吧”後,剛纔還在慷慨陳詞的父親彷彿一下失去了力氣,只有上半身一下下地沉下去,直到腦袋埋在雙臂之間。我相信看到這個動作細節的觀衆,都能對父親正在承擔的壓力感同身受,結合礦區搬遷、職工下崗的大背景,更能體味時代變革中小人物的艱辛。

在與女兒離別時,對於女兒的叮嚀囑咐,父親只說了三個字“打牌去”。女兒笑着拿了點打牌錢,父親右手接過。女兒上了車,車緩緩開起、駛離,車窗外父親站在原地,目光始終跟隨着漸行漸遠的女兒,拿着錢的右臂一動沒動,一直保持着接錢時的彎曲姿勢。這樣的動作細節,把一個略顯木訥、不太善於表達情感但心中深深掛念女兒的父親形象,生動地呈現在觀衆面前。

這就是片中對趙濤父親的刻畫,只有兩個場景,一句對話,三字臺詞,但憑藉上述三個細節,觀衆便可以記住這個人物[]。一部電影長90分鐘或者兩個小時,沒有太多的篇幅給諸多配角,但通過細節描寫,可以避免配角形象的扁平化、庸俗化,進而儘可能地塑造出一個個較爲豐滿的人物。

這部電影中的細節比比皆是:鄰居手中的電腦鍵盤、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向天鳴槍時路人喊出“唉呀媽呀”;趙濤認下藏槍罪行時平靜地疊着食指的雙手、湖廣會館再見廖凡前對着玻璃門整理劉海和衣領、唱歌小夥獻上變出的玫瑰時略顯意外退後的兩步……趙濤獲得過意大利電影節大衛獎最佳女主角,這些表演中的動作細節,可能來自導演或編劇(都是賈樟柯)的要求,也可能來自演員本身對角色的揣摩,無論如何,趙濤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都對得起她影后的稱號。

是的,合格的觀衆喜歡從背景、道具、動作和神情等合理的細節當中,去揣度人物情感的狀態,去探尋人物心理的變化,這也是創作者的高明手法,而不是像《影》這樣的影片:孫儷站在一邊,用大段的機械的背誦,描述敵人楊蒼有多厲害、兩個鄧超你們要好好比武……這是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對話,她的話是說給觀衆聽的,不是說給兩個鄧超聽的。創作者在這麼做的時候,是在把觀衆當傻子,當然他自己也高明不到哪去,因爲他使用了最簡單卻也最拙劣的手法來傳遞自己的意圖。

好的對話描寫就像冰山,說出來的只有一小部分,藏在臺詞下面的纔是體積巨大的深刻內涵。

以片中結尾處趙濤(巧巧)和廖凡(斌哥)在體育場內的談話爲例。趙濤推着輪椅,廖凡坐在輪椅上,天氣已寒,兩人呼氣成霜,背景是冷清灰白的體育場。

廖:巧巧,你知道我爲甚回來找你?(停頓)全大同,只有你不會笑話我。

趙:沒人笑話你,想的太多了。

趙濤停下輪椅,走到廖凡面前,俯身調整輪椅的輪子。

廖:你咋的不問問我,林家燕在哪兒。

趙濤看了廖凡一眼,轉身緩緩向前走去,立了一會,轉回身,往回走。

趙邊走邊說:跟我有甚關係。

說完來到輪椅前,俯下身,繼續弄輪椅的輪子。

廖:你恨不恨我。

趙濤的身子頓了一下,慢慢起身,走到廖凡身後,雙手握住輪椅把手,眼睛望着前方。

趙:對你無情了,也就不恨了。

無情兩字一出口,趙濤的眼睛就已經溼潤了。她閉上雙眼,把臉埋在厚厚的羽絨服領子之中……

儘管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但大多數觀衆都知道上面六句對話並不僅僅是三組問答而已。廖凡是不是還愛着趙濤,趙濤是不是還愛着廖凡,廖凡和林家燕間到底發生了何事,趙濤又是如何獨自一人支撐至今……從他們的對話、動作和神態之中,都有許多可以解讀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中的大部分對話都較長,與那些頻繁地在兩個說話人間轉換的鏡頭不同,本片的鏡頭會長時間地停留在一人身上,使我們不僅看到這個人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也看到他聽話時的反應,而這時另一個人的聲音是從畫外傳來的;即使在轉換鏡頭時,也是緩緩地從一張臉移到另一張臉,彷彿是怕錯過背景人物或環境的一點點細節。無疑,這拖緩了影片的節奏,使得只有那些沉下心來的人才看得下去。

另外,因爲長鏡頭,這些長對話發生時的地點被限制在一隅草萍、兩張牀鋪、一塊空地等狹隘的空間內,道具也稀少,可能只有一把槍、一張報紙或一隻輪椅,但演員通過合適的走位、與道具創造性的互動和恰當的對話節奏把握,完美地完成了這些高難度的鏡頭。正如那些寫作課上講的:好道具與人物發生互動,優秀的道具推動情節發展。

我最喜歡的是飛碟重現的情節(趙濤第一次見到飛碟是在《三峽好人》中)。

出獄後,趙濤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般經歷了一件件詭異又現實的事件:輪船上被同屋的丁嘉麗偷了錢包、湖廣會館內得知舊人成了廖凡新女友、用一隻玫瑰花到陌生人的宴席上騙吃、在高檔餐廳裝人姐姐詐騙找小三的張譯、打摩的遇到老婆外出打工要和自己“耍耍”的司機、坐火車被滿嘴大話的徐崢騙去新疆……

這些情節,一部分初看有些突兀,再看時會發現其內在的邏輯聯繫,在反應時代特徵的同時推進了劇情的發展。

最後,發現徐崢不會接受入過獄的自己,趙濤選擇默默離開,在陌生的站點下了車。火車啓動了,注視着一節節車廂駛離,趙濤長久呆立着,就像是一場告別儀式,告別徐崢,告別那個想要尋找依靠的自己,告別無法重來的過去。

真黑啊,沒有一點光亮。一片漆黑之中,看不清背景,也聽不明聲音,這是她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突然,魔幻的鏡頭出現了,她再一次看到了飛碟。飛碟的光出現又隱沒,隱沒又重現;飛碟的光劃破天際,馳向天邊。這超現實的,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祕,帶來每一次仰望星空都會有的感受,那是渺小與孤單,還有一切皆有可能的希望。

如果飛碟都是真的,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這有一點點魔幻現實主義,讓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裏的外星人:少平失去了曉霞,整個人在被摧毀的邊緣,這時他遇到了外星人,心靈在衝擊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不太喜歡廖凡因爲喝酒喝多腦溢血而半身不遂的設定。這屬於意外,由意外造成的重大人生轉折,總是缺乏說服力。當然也可能廖凡在撒謊,但似乎無法在片中找到暗示。

有人會說人生無常,但這不是本片的主旨。創作時,巧合和意外可以在開片引入,但若在中段甚至作爲終極衝突的解決方法,便會使整部片子成了無本之木,隨時都會坍塌。其實只需增加一點點的設定,比如廖的臺詞改成“和人拼酒,多了,腦出血”, 情節便更爲深厚。至於爲什麼拼酒,可能是爲了爭取某個重大項目,也可能是爲了解決某種衝突……此處留白會讓觀衆馳騁想象力。

《李茶的姑媽》的結尾便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整片垮掉。三對男女的感情問題,最後竟因誤喝了春藥而全部得到解決。且不說春藥是否真的管用,六個人因巧合而誤喝春藥這種設定,便是創作者的大忌。觀衆希望看到的是片中的角色遭受挑戰和挫折,在人生低谷中歷盡心酸,憑藉常人所不能及的磨礪和品質,改變自己,突破自己,最後完成逆襲;而不是主人公在遇到問題後,沒做出什麼真正的努力,最後因爲巧合和意外便安然無事了。也許你會說這是喜劇,但喜劇不是鬧劇,那些令內行外行敬仰的喜劇大師,是因爲他們用喜劇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詮釋了深刻而悲傷的內涵;相對的,那些把喜劇拍成鬧劇的導演,在爛片的道路上是越走越遠。

總體上,本片採用了三段式結構。第一段是舊江湖時代,廖凡是大同的黑幫大哥,趙濤是依偎在他身旁的小女人;第二段是跑江湖時代,趙濤出獄,被改行做生意的廖凡拋棄,不得已在江湖上短暫漂泊,有了一系列既奇特又酸楚的經歷,最後達到了新的人生境界;第三段是新江湖時代,還是當年的地點,趙濤成了新的“大哥”,半身不遂的廖凡返回大同投靠趙濤,但終又離去。

每一段趙濤和廖凡間都有一次重要的對話。第一次是在火山前的草地上,廖凡在江湖,趙濤認爲自己不是江湖人。廖凡把槍塞到趙濤手裏,告訴她開了槍,就在江湖了;第二次是在擺着三張單人牀的小旅館房間內,廖凡說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他已經不在江湖,趙濤說她成了跑江湖的,一路跑着來找廖凡。這之後,他們徹底分手了。第三次是在體育場,廖凡坐在輪椅上,問趙濤爲什麼收留他,趙濤說江湖上不就是講個義字,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其中第一段對話,起着點題的作用,既點中文題也點英文題。《江湖兒女》英文名《ASH IS PUREST WHITE》。第一段對話中,廖凡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情節的發展也說明,其實他們一直都在江湖,剪不斷,理還亂,便是江湖;金錢、權勢、情慾、臉面……都是江湖。那些在不在江湖的對話,並不是他們真正的想法,只不過是他們爲了解釋自己行爲的藉口罷了。同樣在第一段對話中,趙濤說經過高溫、燃燒,火山灰就是最乾淨的。一語成讖,在經過人生種種磨難的高溫、燃燒後,趙濤就像是最乾淨的火山灰。與廖凡的諸多欲望不同,趙濤的人生一直被情感之線牽引,她的所有歡樂、堅強、悲傷、憤怒、奮進和決絕,都是和同一個男人相關。

本片以趙濤爲第一視角,因此觀衆比較清楚趙濤的經歷和心理變化,而廖凡則有諸不確定的地方。我們不知他爲何拋棄趙濤,是不是真的和林家燕在一起;不知他在奉節都做了些什麼,後來又發生哪些變故;不知他爲何再次離開趙濤,以後會不會過得好……

通過閱讀賈樟柯的採訪記錄可知,導演無意拍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只是觀衆一路看下來,趙濤的形象愈加深刻,漸漸忽略了導演闡述男主角命運的意圖;導演說過,小時候見到的英勇“大哥”在多年以後變得落魄,這帶給他的震撼纔是拍此片的初衷。

所以我覺得片中廖凡的馬仔李宣才更像導演自己,他不僅見證了廖凡和趙濤的半生浮沉,也見證了這個江湖的人來人往,見證了這個變革時代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