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名人名言 > 孔子的名言帶註解

孔子的名言帶註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下面一起來欣賞下關於孔子的名言,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帶註解的孔子的名言!希望您喜歡!
 

孔子的名言帶註解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註解】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爲政》

【註解】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爲政》

輗(ní音泥): 古代大車車轅前端與車衡相銜接的部分。

軏(yuè音月): 古代車上置於轅前端與車橫木銜接處的銷釘。

【註解】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罔(wǎng音往):矇蔽,誣: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誑騙)。迷惑。失意。

【註解】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爲他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爲他僥倖地避免了禍害。”

5、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遊於藝。”——《述而》

【註解】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遊樂來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註解】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註解】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

【註解】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註解】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註解】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衛靈公》

【註解】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高下,合羣而不拉幫結派。”

1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

【註解】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擾亂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註解】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戒: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要警惕不可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等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無厭。”

14、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

【註解】孔子說:“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再用禮儀加以自我約束,就不致於產生叛離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

【註解】孔子說:“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慎言敏行篇

16.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

【註解】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

【註解】孔子說:“古時候的人言論不肯輕易出口,是因爲他們認爲單單說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恥的。”

18、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註解】孔子說:“君子認爲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

【註解】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那麼說話和行動都要正直;國家政治黑暗,難麼行爲要正直,而說話要謹慎隨和。”

20、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巽(xùn音迅):古同“遜”,謙讓恭順。

【註解】孔子說:“聽到合乎原則的話,能不接受嗎?而接收之後能改正錯誤纔可貴。聽到順從自己的話,能不高興嗎?而高興之後能分析鑑別纔可貴。而盲目高興,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實際不改,對這種人我實在沒有辦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則爲之也難。”——《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