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2021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素材大全

2021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素材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導語:又一年的高考到了,很多同學在高考中害怕遇到高考作文議論文,不知道怎麼寫議論文,可以多看一看那些高考滿分作文哦!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1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素材,歡迎閱讀。

2021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素材大全

篇一:

微塵之光,可照曠野

一身塵土,掩蓋不了內心的勇氣,遮蔽不了心靈的智慧;平凡渺小,埋沒不了靈魂的高尚。你如微塵,平凡且又卑微,更如陽光,不凡而又偉大。

雨來得突然,雷聲響過,傾盆大雨下個不停,狂風捲着暴雨像無數條鞭子,狠命的抽在玻璃窗上。我坐在回姥姥家的大巴車上,注視窗外的暴雨,耳邊迴響着規律的雨聲,不經意間睡着了。猛地一下,感覺自己的胳膊被撞了一下,擡起頭,發現你坐在我的身旁,你是一位農民,穿着厚厚的羊皮襖,被雨水淋溼後,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那皮襖又小又緊,硬邦邦的套在身上,感覺你的呼吸都快要被束縛住了。腿上裹着一條打滿補丁的牛仔褲,儘管已經佈滿了補丁,膝蓋處卻還有幾個未補上的小窟窿,看起來倒也挺像當下流行的破洞牛仔褲。腳上踩着一雙單薄的單邊布鞋。這身打扮不是很協調,但是十分乾淨整潔。仔細看看你的面容,很消瘦,膚色是大地的顏色,臉上滿是歲月來過的痕跡,眼神深邃,嘴脣乾涸一言不發。見到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人,心裏自然是不適應的。戴上耳機,轉過頭後向窗外望去。

迷迷糊糊地,又快要睡着了。汽車一個急剎車讓我驚了一下,頭重重地撞到了前面的座位上,身體也快要從座位上滑下來,你伸出了手,抓住書包,把我拉了回來。我有點兒沒緩過神來,揉揉頭,回頭看看你,你開口了:“小姑娘,繫上安全帶。”“哦,謝謝。”我依然看着,你的臉上多了些不自然,從你的眼神裏,看到了很亮很亮的光,我想那是來自陌上人的關愛。我心裏十分感激,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平凡如微塵的你,在關鍵時刻幫助了我,原來,微塵也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重新調整着座位,聽見周圍的乘客吵吵嚷嚷地議論着什麼,站起身一看,車子前面全部都是泥坑,毫無疑問,車子陷到泥坑裏了,這條路本來就坑坑窪窪,沒有下雨的時候就十分顛簸,更何況今天下了這麼大的雨,要想順利通過更是難上加難。“真倒黴。”我不滿的嘴裏嘟囔着。坐下後,打算給姥姥打電話說明一下現在的情況,可是這山裏怎麼會有信號。一言不發的你,環顧車上,有年邁的老人,有未滿週歲的小孩,有急着趕回家探望老人病情的遊子,徑直走下車去,顧不上雨水拍打在身上,找到司機師傅說:“師傅,這兒離前面的小鎮還有兩三裏地的路程,咱們可以讓幾位乘客步行到小鎮上,找到人求助,剩下的人可以一起推車,要不然乾等着也不是辦法,你覺得呢?”司機師傅也沒有辦法了,只好點頭答應。你又說:“你不用擔心,我看見車上有幾個農民,我也是農民,我們農民力氣大肯定能幫你推出去的。”乘客們按照你的計劃,求助的人出發了,推車的人也準備就緒,我看到你們都各司其職,自己沒有辦法厚着臉皮看你們推車,自己也跑下車去,剛下車門,你看到了我,雨聲太大,你大聲的說:“丫頭,快上車去,這麼大的雨你們讀書娃身體弱,經不起折騰,生病了還咋讀書啊,我們農民本來就是幹這種粗活的,你是學生,而且我們這麼多大人咋能讓你一個小娃娃來推車呢,聽叔叔的話,上車去。”手上做着動作示意讓我上車去,我聽你的話,驚訝而且又呆滯的回到座位,心裏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剛纔的事,我們素不相識,可你卻一次又一次的照顧我,幫助我,在你身上,我發現了人們所說的農民形象,質樸,忠厚,善良,但是更讓我震驚的是,雖然你是一位農民,但是你具有比那些身份比你高貴的人的更加可貴的品質。面對眼前的困境,是你帶領我們大家走出了困境。也許你沒有很受人矚目,也許你沒有很有名氣,但是你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了自己的良好素養,是的,在這大千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其中再平凡不過的角色,譬如一望無際的沙漠裏的一粒微塵,但是沙漠裏也有綠洲,是像你這般的儘管渺小但是依然具有光芒的微塵形成的。綠洲,帶給人希望。

在雨水的洗禮下,我明白了原來微塵也會有閃耀的光芒,微塵之光溫暖陌上人的心靈,給予迷途者希望。此刻,羊皮襖不再那麼窮酸,打滿補丁的牛仔褲不再那麼礙眼。

光芒從來不會被掩蓋。儘管你一身塵土,一襲布衣,又或者你如微塵那樣渺小平凡。微塵之光,帶給人關愛。是的,在我心裏,你是微塵也是光。

篇二:

以筆繪脊樑

“心存良知璞玉,筆寫道德文章”,巴金老人以筆作刀,與內心的敵人戰鬥,與社會醜態作鬥爭,與人性陰暗博弈。他在幾十年的人生中,以筆繪出中國脊樑,向世界詮釋了中國魂的高度。

曾經的曾經,我亦不知脊樑爲何許物。他們可以爲了民族大義,幾經奔走呼號,不惜在首陽采薇而亡,不惜投身汩羅江以喚醒楚國國君,不惜於重重兵力的秦殿上刺殺秦王。這是爲何?後來,我讀到了屈原自負香草美人的高潔,我讀到了壯士對知遇之恩的感動。

是他們,用筆爲目,繪出祖國萬水千山和世間百態,用筆爲耳,聆心鳥鳴風嘯和人嘈車喧。他們不滿足於此,用生命和時間爲代價,以筆繪出中國的脊樑。

過去的過去,我爲社會道德的滑坡而失望,我爲人性貪婪的慾望而恐懼。但顧城用黑色的眼晴尋找光明,我感受到了朦朧的善意,老舍爲罪行向小狍包弟懺悔,我感受到了真摯的反思,魯迅爲廣大人民發出聲音,與社會陰暗面鬥爭,我感受到了偉岸的剛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智則國智,願我們以筆繪出新時代的中國脊樑。

列強入侵,各國肆虐,瓜分傾銷,國將不國,但人們都投降了嗎?魯迅在狂人日記中以狂人之囗控訴社會,胡適以筆誅口,爲新文化運動寫下濃重一頁,李大釗以紅色革命爲信仰,爲中國帶來了革命的新徵程。

他們,用筆繪製中國脊樑,用筆詮釋中國魂,用筆創造中國夢。無論古今,他們是中國英雄。

可曾聽到國學的朗朗經聲,這就是孔夫子在亙遠的歷史源頭傳來的教誨,讀書,我們要思與學,不可偏廢,複習時,我們要溫故而知新。教書時,我們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對待朋友,禮輕情意重。對待遠方客人,應樂善好客[]。對待國君,要做到忠義禮智信。對待兄弟,要友善謙讓。對待父母,要孝順友恭。

可曾看到徐悲鴻的駿馬,一匹匹傲然紙上。他曾言: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誠然,人的傲氣是無益於事的,但傲骨則是一種卑微。徐悲鴻以自己的傲骨,民族的傲骨繪出中國的脊樑。

這些都是中國的勇士和先哲們,他們也是中國脊樑的畫師,也是中國魂的畫師,也將成爲中國夢的畫師。讓我們以他們爲榜樣,以夢爲筆,繪出新時代中國夢的脊樑。

篇三:

有“問題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

曾有學者慨嘆,我們遭遇了一個“問題的時代”。從大都市惱人的霧霾到田野間空心化的村莊,從“蟻族”、“蝸居”難圓夢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屢現危機。翻開報紙,相關討論不絕於耳;打開網絡,種.種質疑迎面而來。一時間,問題讓人煩惱,問題使人憤怒,問題令人“絕望”。

如何看待我們時代的問題?

“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領袖的要求,是對問題應有的態度。“問題是時代的聲音”,3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可以說正是在解決問題中步步向前。如果眼裏沒有問題、心裏沒有期待,也就不會改革、難言發展。有“問題意識”,是認識能力提升的表現;能暢所欲言直面問題,更是時代社會的進步。

然而,過猶不及。如果“唯以問題識天下”,羣情激憤中,任“問題焦慮症”裹挾成極端情緒,固化爲狹隘認識,演變爲偏執思想,將人人變成易燃易爆品;如果“只讓問題遮望眼”,心灰意冷間,讓“問題悲觀症”驅逐社會自信心,抵消發展正能量,吞噬我們的幸福感,“問題意識”本身就也成了問題。

今天的中國,發展很快,矛盾高發,問題不少。我們固然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但也不能期望萬年之事、朝夕解決。將問題拖成歷史問題誠不可取,畢其功於一役也絕不現實。任何時候不能忘了,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各種問題,不切實際的空頭支票,超越階段的誇張口號,或是“一招就靈”的萬能良藥,不是天真幼稚,就是輕浮狂躁。

歷史無非就是問題的消亡和解決,現實也無非是問題的存在和發展。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關鍵是要把問題放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觀察,與國情對接、跟現實對錶。一年一度的春運最爲典型,一個多月34億人次出行,而人均擁有的鐵路,還不到一根香菸長度。現代化的速度提升了,過程卻無法壓縮,再加上不斷增大的人口規模、水漲船高的期待訴求,都使問題的存在有客觀性、必然性,問題的解決有複雜性、長期性。

希望找到一個總開關,按一下就解決所有問題,肯定是空想。但在充滿糾結的生活中,幾乎每一個問題的細節裏,倒確實暗藏着一個“哲學按鈕”,按下那個按鈕,被遮蓋的意義就會一目瞭然。比如,農民工問題。過去十幾年裏,2.6億農民相繼進城,接近俄羅斯和日本人口的總和。他們的生活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綠皮車、編織袋”階段,子女教育與就業,自身醫療與住房,十幾年積累的問題要一下解決,即便是奧林匹克山上的希臘諸神,恐怕也無能爲力。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消化問題同樣需要時間。用辯證法的方式考量社會進程,才能還原事件的真實意義。

解決問題的願望迫切,可以理解,更應該重視。不過,如果能多點“過程意識”,會更有利於看到主流、形成共識。比如教育公平。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三分之一強。異地高考理應破冰,可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地開閘放水,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即使翻番,也無法滿足如此激增的就讀需求。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不正是在這樣的日拱一卒中,才逐漸逼近問題的最終解決?

抽象的價值,存留在理論之中;具體的公正,則需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不像喊喊口號那樣簡單。醫療改革既需協調利益魔方,更需面對海量剛需和分佈不均的現實;收入分配改革“分好蛋糕”理念明確,具體調整卻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知易行難,在當前中國,尤其如此。不存在一種簡單化的理念,可以立竿見影搞定所有“中國式問題”。30多年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正是從哲學層面上理清了問題與過程的關係,才摒棄了急於求成的冒進,拒絕了休克療法的誘惑,找到了正確的邏輯和順序。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有時候,我們的確感到被問題“追着走”、“推着走”。這可以理解,轉型期中國問題一大堆,公衆和輿論更加敏感,未來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滿挑戰。但也要看到,正是在對問題的不斷突圍中,國家社會得到了實質性改善。既有“問題意識”,也有“過程意識”,才能讓改革者有更多回圜餘地,纔會對未來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