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2021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作文大全

2021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作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2021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作文大全

2021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作文大全

導語: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1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青春就像東逝水

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臺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史上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不過是個笑話。樓臺在時間中湮滅,什麼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後,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爲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爲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說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曾經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脫自然的法則,最終只成爲一抔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說其他東西了。但是正是因爲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考慮自己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纔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着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曾經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爲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但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着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與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爲他們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非常短暫,唯有做出於自己、於國家、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纔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纔會不朽。

青春就像東逝水,水最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你別忘了,流水經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與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鏽蝕肉體,不朽靈魂。

篇二:

成人是人生必經的環節,然而這個環節的定義總是不十分明確,其精度應做到何種水準也往往無人關注,只有出現問題了,纔會激起我們反思:何謂成人?

對於李楊的想法,其實我們都能理解,誰不希望有尊嚴地活着呢?在北京買房,幾乎成爲了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讓自己過上好生活就是有成就的標準,這其實是太過普遍的心理。我們應當反思,是誰造就了這個少年天才如今爲了自己的功利而刁難父母的行爲。

我想,或許多半原因都是孩子父母的自作自受。少年天才的形成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孩子所自願。不足10歲,正處於貪玩的年齡,而“玩”是鍛鍊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那麼,是誰強迫他過早地去接觸高深的知識,扭曲他正常的成長曆程,硬生生地被“炒作”成一個少年天才?毋庸置疑,是孩子的生身父母[]。我認爲,當今父母大多形成了一種望子成龍的病態心理。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父母的功利與短淺的見識,在孩子幼年時就植入了問題的種子,最終導致如今的後果。

不過我們還要反思,教育就沒有問題麼?我想也不是的。教育體制太過模式化,從來都把考試設計成孩子的最大業務,不斷灌輸“與考試有關”的內容。漸漸地,孩子們都明白了一個不用說即是合理的事實:考試成績的好壞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至於什麼全面發展,那都只是一紙空談。

歸根到底,是人們忽略了“成人”的精度。如果從上一代開始就能深思這個問題並做出改變,推行貨真價實的素質教育;如果社會的教育方向是讓孩子們積蓄能力,放眼未來,也許少一個李楊似的超常少年,卻可以成就更多真正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人才。

“成人”二字說起來容易,但在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成人的標準到底應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成人”是應該用一生來研討總結的課題。我們不應該片面地把年齡作爲衡量是否成人的唯一標準。“人性的光輝”才應當成爲檢驗作爲人是否合格的尺度。成人的精度,在於能爲社會的進步而存在,而並非是一時的功利滿足與物質享受。

篇三: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何爲“行”?行,就是行動,就是實踐,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實踐中、勇敢的探索中獲得真知,從而更好地“行”。

我們回首滄桑的歲月,撫摸那亙古不變的信條——“行而知之”;我們迎着那穿越時空的獵獵陣風,領略那瀰漫天際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風尚。“行而知之”,這難道不是先賢對我們的祝福與囑託嗎?

“行而知之”——它是五千年流淌不息的河流所蘊含的歷史底蘊與積澱,是一代代先賢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而總結的精華。這精華,非實踐無以明,非實踐無以立,非實踐無以用。

行而知之,有行纔有知。

你看那碧天裏翱翔的大鵬,如果不是飛行,又怎能振翅逐風,而知天空的遼闊,而有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志豪情?你看那浩瀚的大海里遠洋的巨輪,正是航行,纔有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理想和信念,駛往那太陽升起的彼岸。

行而知之,無實踐,何來收穫?

作爲中華文化精粹之一的“棋”,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行而知之”的重要功用。棋盤之地,方寸之間,一步棋走下去,死生不可知。即使你手上有一本絕世棋譜,不通過實踐將它轉化爲自己的東西,那絕世棋譜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有的人棋風大氣沉穩,有的人棋風沙場之氣十足,這棋風光靠看無法獲得。它必定經過無數次對弈搏殺的磨礪實踐方可練就。“行而知之”是我們主宰棋局生死的武器;通過實踐,我們方能舉一反三,提前明瞭對手的意圖,從而笑傲棋局,主宰生死。

棋如此,人生亦然。這世人不知有多少不重實踐而錯失了獲取“真知”的良機,而荒廢了大好青春。面對一場考驗,面對一個未知的領域,你在驚疑退縮間便與探尋的機遇擦肩而過。海洋深邃神祕,充滿了未知,可我們若不勇於實踐,又怎能獲得深邃海洋之“知”呢?蛟龍號通過一次又一次探索深海的實踐,讓我們領略了海洋的神奇與美麗。蛟龍號的實踐爲我們打開了深海研究的又一扇大門,讓我們認識一個全新的深海世界。

在生活中,“行而知之”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氣派。深諳此道之人必定虛懷若谷,從善如流,腹有乾坤。他們不古板,善總結,懂謀劃,知創新。這樣的人才是當今社會所急需的,而這一切都是實踐的功勞。通過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所長,從而開創這盛世繁華,看遍這江山如畫。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在我看來,又何嘗不能改爲“我行故我知”呢?行而知之,有行纔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