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兩則

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兩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7K 次

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兩則

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兩則

導讀: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本站的小編給大家精選了兩則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1 東郭先生和狼

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隨從到山中去打獵,途中遇見一隻狼。趙簡子立即向狼射了一箭,狼被射中前腿,落荒而逃。趙簡子駕起獵車窮追不捨,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東郭先生前往中山國求官,這時候,他站在馱着一大袋書簡的毛驢邊在路邊歇息。突然,在他面前躥出了一隻狼,東郭先生嚇了一跳。狼哀憐地對他說:“現在有人追我,請趕快把我藏起來吧!如果我能夠活命,今後一定會報答您的。”

東郭先生看着前面趙簡子的人馬捲起的塵煙越來越近,便說:“我隱藏官兵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他們?但我也不能見死不救啊。那你就往口袋裏躲吧!”說着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又怕狼蜷曲着受不了,裝了三次都沒有成功。情況越來越危急了,狼趕緊趴在地上,懇求東郭先生綁起它的四隻腳,然後再把它裝進袋子裏。這一次終於把狼裝進去了。

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後,繼續在路邊休息。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問他有沒有看到狼的蹤影,東郭先生驚慌失措地說,沒有看到。趙簡子威脅他說:“你如果知情不報,就是犯了大罪。”東郭先生趕緊趴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讀書人,但我知道狼是壞東西。這條路前面有岔道,我怎麼能知道狼跑到哪條路上去了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轉車頭就走了。

聽到車馬走後,狼在口袋裏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吧!”東郭先生長出了一口粗氣,把狼放了出來。可是狼一出袋子就露出了兇惡的本性,它改口說道:“剛纔你救了我,使我沒被獵人抓去。現在我餓得要死,你爲什麼不把身軀送給我吃,救我救到底呢?”說着它就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着毛驢兜圈子,狼跟在他身後緊追不捨。

東郭先生看到天色已晚,害怕遇見狼羣,於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狼高興地答應了。於是他們往前走,但走了很久都沒有碰到行人,所以他們就去問路邊的一棵老杏樹。

老杏樹說:“種樹人種下一顆杏核,沒費什麼力氣照顧我,但二十多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儘管我的貢獻很大,但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木匠鋪裏換錢。看來人是不可以報恩的。狼爲什麼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很得意。

接着,他們又遇見一頭老母牛,狼又逼東郭先生去問那牛。老母牛說:“當初我被老農用一把刀換回家。他用我拉車、犁田耕地,養活了全家人。現在我變得衰老了,他卻想把我賣到屠宰場,用我的老骨頭老肉賺錢。看來人是不值得報恩的[]。狼爲什麼不能吃你呢?”狼聽了更加得意。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過,對狼說:“即使虎狼也講父子之情,你爲什麼還要吃掉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道:“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書簡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裏,我爲什麼不能吃掉這種人呢?”

老人想了想,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我無法裁決。現在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裏裝一次,看他是不是真的這樣救過你,或者你真的被他虐待過。這樣,你豈不是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嗎?”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又照先前的模樣被裝進袋子裏。

這時,老人嚴厲地說:“你這個害人的、說謊的傢伙,竟然恩將仇報。現在你束手就縛,我們不會讓你再出來害人了!”於是他用手中的藜杖狠狠地猛擊袋子,一會兒就把狼打死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對惡人就應該毫不憐憫,否則就會受其所害。

長篇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兩則

寓言故事2 施氏與孟氏

魯國有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喜歡讀書,一個喜歡習武。喜歡讀書的兒子以治國之道遊說齊王,齊王採納了他的建議,並請他做太子的老師。喜歡習武的兒子到了楚國,以作戰之法求見楚王,得到楚王的賞識,被任命爲軍隊的將領。這兩個兒子的俸祿豐厚,因此家裏變得富有。他們得到的爵位也很顯赫,使他們的雙親備感榮耀。

有一戶姓孟的鄰居,也有兩個兒子。也是一個學文,一個習武,但家裏卻非常窮困。他們非常羨慕施家,於是向施家的兩個兒子請教。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他們。

孟家的一個兒子來到秦國,以仁義之道去遊說秦王。秦王說:“現在各諸侯國都在以武力兼併天下,我應該花大力氣富國強兵才行。如果用你說的仁義之道治國,就會招致亡國啊!”於是,秦王下令對他施行宮刑,並把他驅逐出了秦國。

孟家另一個兒子去了衛國,以作戰之法求見衛王。衛王說:“我們衛國國力弱小,又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對強國我們應該順從,對小國我們應該安撫,這纔是保全自身的辦法。如果按你說的,興兵討伐別國,那麼衛國滅亡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如果放你走,讓你到別的國家去遊說,那將成爲我國的大患啊!”於是衛王命人砍掉他的雙腿,把他送回了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家後,孟家的人捶胸頓足,責罵施家。

施家的人說:“俗話說,得到時機就會昌盛,失掉時機就會消亡。儘管你家兩個兒子的本領與我家兩個兒子的本領一樣,但遭遇卻迥然不同。這是因爲時機不對,而不是他們本身有什麼過錯。何況天下的事理沒有一貫正確的,也沒有一貫錯誤的。以前適用的,現在可能拋棄掉;現在拋棄的,將來或許還用得上。適用還是拋棄,不是一成不變的啊!因此要見機行事,順應潮流而動,這纔是聰明的做法啊!即使你的知識像孔子一樣淵博,謀術像呂尚那樣高超,如果無用武之地,哪又怎麼能不受窮呢?”

孟家的人聽了這番話,消了怒氣,說:“這些道理我們明白了,不用再說了。”

【說明】 這則寓言發人深思,兩戶人家的情況如此相似,可遭遇卻迥然不同,歸根到底是時機不對。過去適用的,現在不一定適用;現在拋棄的,將來也許還能派上用場,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與時俱進、審時度勢,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