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導讀: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諷刺邪惡,就是歌頌善良;諷刺虛僞,就是歌頌真誠。所以,寓言不僅要深惡痛絕地抨擊和揭露僞、惡、醜,而且要熱情地讚揚和歌頌真、善、美。寓言作者應該大膽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創造出嶄新的爲.人民羣衆喜愛的寓言。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中長篇寓言故事一:

有一個叫柳冕的秀才,由於幾次應試都沒中,因此他最怕聽到“落”、“落第”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說。誰要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大發脾氣,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要是他的僕人誤犯了忌諱,他還會鞭棍相加,搞得僕人跟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可是越害怕就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這一年,柳冕去省城應試。他騎着馬,僕人挑着行李書籍隨他一同趕路,忽然,一陣風吹來,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僕人慌忙跑着去拾帽子,並大聲說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這柳冕心頭一驚,因“落地”正好與“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氣,用馬鞭怒指僕人說:“狗奴才,胡說八道!不準說‘落地’,這叫‘及地’(諧音“及第”)!記住了嗎?再瞎說看我不揍你!”僕人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邊將帽子給主人戴上,一邊說:“主人,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會及地了!”

這秀才一聽更生氣了,一鞭子便打到僕人身上,僕人被打得糊里糊塗,不知又是犯了什麼諱,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秀才來到省城參加應試,過了一段時間,考試發榜了,他急忙打發他的僕人前去看榜。僕人來到發榜的地方,將榜上姓名從頭到尾看了三個來回,就是不見“柳冕”兩個字,僕人知道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麼對主人說呢?因爲主人是最恨那個“落”字。僕人想去想來,忽然想起秀才平日裏繞開“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辦法,比如說,秀才常把“安樂”(“樂”音同“落”)說成“安康”,用“康”代替“樂”,於是僕人終於找到了一個較合適的字來。

僕人回到住處,一進門,秀才立即滿面春風迎上去問:“喂,我考中了嗎?”僕人低着頭,小聲應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僕人再說出那“落”字,便趕緊打發僕人出去。

【寓意】秀才心虛,忌諱頗深,可是事實總是事實,你承不承認,它總是明明擺着的事實,即使不說“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種虛假的遮掩。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中長篇寓言故事二:

李廷彥是宋代的一個小官吏,他常常喜歡寫詩作賦,舞文弄墨。由於他水平不高,常因故弄玄虛而遭人譏笑。

一次,李廷彥詩興又起,他提筆似乎一發不可收,竟洋洋灑灑寫下一百韻。他得意洋洋地將寫好的百韻詩獻給他的上司欣賞,想在上司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華,以博得上司重視。

這位上司頗爲認真地打開百韻詩,剛剛看了幾句,不覺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他把李廷彥叫到跟前,搖着頭,指着詩句,唏噓不已,連聲說:“真悲慘,真悲慘!”

李廷彥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麼內容這麼讓上司傷心。上司指着詩句對李廷彥說:“你看這裏,你看這裏。”

李廷彥一看,那兩句寫的是“舍弟江南歿(mo),家兄塞北亡。”

上司接着說:“沒想到你家裏屢遭災禍到這般地步,怎不早告訴我,直到現在寫在詩裏讓我知曉呢?”

李廷彥滿心羞愧,紅着臉站起身,一邊搖頭擺手一邊解釋說:“大人,不是這樣,不是這樣。其實我家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我只是爲了詩句的對仗工整罷了,您可千萬別以爲這是真的啊!”

上司十分掃興,似乎被愚弄了似的,他搖搖頭,嘆了口氣,把百韻詩還給了李廷彥。

【寓意】有些無聊文人,喜歡裝腔作勢,無病呻吟,寫文章一味追求形式的虛美,竟到了自我詛咒的地步,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中長篇寓言故事三:魯國少人才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爲然地持否定態度:“別說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莊子見魯王認真聽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爲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範圍發佈命令,宣佈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採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於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瞭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後,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於回答問題。於是他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寓意】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不是靠衣着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一種思想、學說或職業吃香與流行後,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藉以謀取私利。

中長篇寓言故事四:狂泉

從前有一個國家,一國的人都得了癲狂病,整天鬧呀、叫呀,幹一些荒唐至極的事[]。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這個國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誰要是喝了那裏的水,立刻就會變得癲狂起來。而這一國的人除國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個個都瘋瘋癲癲的。

這個國家的國君之所以沒有得癲狂病,是因爲國君另有一口專供他一個人飲用的水井。然而全國的人都得了癲狂病,在他們眼裏,無病的國君與衆不同的樣子倒成了一種病態。因此他們商量好,大家一起動手給國君治“病”。這些人輪番給國君拔火罐、扎針灸、薰艾蒿、服草藥,能用的辦法全用上了。國君實在不堪忍受這種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飲水。

國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後,馬上就得了癲狂病,也變成了瘋子。於是,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無論國君還是臣民,都一樣癲狂;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荒謬。所有的人都一樣瘋瘋癲癲,這樣,大家反而都高高興興、心安理得了。

【寓意】“狂泉”只不過是一個假想的故事。不過,它卻告訴我們:在舉國上下只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僞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爲的人,要想在衆人顛倒黑白的環境裏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中長篇寓言故事大全 第2張

中長篇寓言故事五: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前去遊說齊王,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大河邊,甘戊無法向前,他只好求助於船伕。

船伕划着船靠近岸邊,見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問:“你要過河去幹什麼?”

甘戊說:“我要到齊國去,替我的國君遊說齊王。”

船伕滿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說:“這條河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縫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去,您怎麼能替國君充當說客呢?”

甘戊反駁船伕說:“您說的並不對呀。您不瞭解世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方說,兢兢業業的人忠厚老實,他可以輔佐君王,但卻不能替君王帶兵打仗;千里馬日行千里,爲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內捕捉老鼠,那它還不如一隻小貓頂用。寶劍干將,是天下少有的寶物,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可是給木匠拿去砍木頭的話,它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就像你我,要說掄槳划船,在江上行駛,我的確遠遠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遊說各國君主,你能跟我比嗎?”

船伕聽了甘戊一席話,頓時無言以對,也似乎長了不少知識。他心悅誠服地請甘戊上船,送甘戊過河。

【寓意】若只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指責別人的短處,那就太片面了。

中長篇寓言故事六:

從前,有個叫趙伯公的人,長得特別肥胖,肚子圓得褲帶都幾乎兜不住了,肚臍眼又大又深。夏天一個悶熱的中午,趙伯公坐在樹陰下,一邊乘涼一邊喝酒,還吃了好多西瓜和李子當下酒菜,十分瀟灑愜意。不知不覺地,趙伯公多喝了幾杯,頭昏昏沉沉的,就一頭躺在牀上睡起覺來。

趙伯公有個頑皮的小孫子,爬到爺爺身上,騎在他的肚皮上玩。趙伯公睡得正香,鼾聲如雷,一點也不知道。小孫子把爺爺當了一會兒馬騎,覺得沒意思了。再玩點什麼好呢?他一眼瞧見趙伯公的肚臍眼,眼珠一轉,有了主意。調皮的小孫子抓起桌上的李子,一個一個往趙伯公的肚臍眼裏塞。趙伯公的肚臍眼也真夠大的,竟然裝下了七八個李子,可他自己還是睡得死死的,絲毫沒有覺察到小孫子的惡作劇。

過了幾天,肚臍裏的李子全都腐爛了,流出汁來。趙伯公這才覺得肚臍有點疼,他低頭一看,呀,不得了,只見紅紅的李子汁流得滿肚子都是。趙伯公大驚失色,以爲是肚子那兒爛了一個大窟窿,自言自語地說道:“完了,腸子爛了,這回是非死不可了!”他把妻子和家人都叫到一起,痛哭流涕地說:“我的腸子爛了,把肚子都爛穿了一個洞,看來我是活不了了,我實在捨不得你們和人間的生活,但是沒有辦法,我自己福薄命短,不得不先去了。我死後你們要好自爲之,相親相愛,不要吵鬧鬥氣。”趙伯公說完了遺言,又親自向妻子安排怎樣操辦葬禮的事,把他認爲該辦的事全都辦好了以後,就開始一心一意地等待死神降臨了。

一天過去了,什麼事也沒發生;兩天過去了,趙伯公還好好地活着。三天以後,李子完全爛光了,李子核從趙伯公的肚臍裏滾了出來。趙伯公奇怪極了,碰到家人就說:“也不知是怎麼了,從我的肚臍裏滾出來好多李子核。”小孫子在一邊聽到了,拍手笑着說:“爺爺,那是你睡着的時候,我塞進去的李子呀!”趙伯公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前幾天流的是李子汁呀!這下,趙伯公轉悲爲喜了。

【寓意】趙伯公遇事不作調查,隨便憑主觀臆斷,結果釀成了一場虛驚。可見我們平時碰到事情,應該仔細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