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如何客觀地評價慈禧太后?

如何客觀地評價慈禧太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12K 次

在我國曆史的長河中,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帝,說到武則天就不得不提清朝的慈禧。慈禧也是一位比較有能力的人,但是卻揹負了崇洋媚外、賣國賊的罵名。事實上,慈禧的前半生還是非常有魄力的,如果不是閉關鎖國阻礙了清朝的發展,說不定中國會成爲世界上的強國,也不會最後在慈禧的手中滅亡。慈禧之所以會背上這樣的罵名,是與以下原因有關。

如何客觀地評價慈禧太后?

清朝因爲閉關鎖國原因的,所以思想、科技、武器等遠遠落後於其他的國家,即使清朝的統治者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讓國力變得強大,所以最後在甲午戰爭中就失敗了。慈禧作爲掌權者,按照清朝當時的狀態是無法在幾個大國中獲得勝利,所以想要讓清朝能夠繼續存在,只有先委曲求全,發展國力因此就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這一做法對於有血性的國人,都是難以接受的,所以慈禧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一個賣國賊。

就在慈禧彌留之際,說了一句話嚇跑了李蓮英,嚇哭了隆裕太后,耐人尋味,“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爲殷鑑!

“女人不可預聞國政”,很多人人爲這是慈禧太后在死前對自己一生的否定,說她自己已經意識到大清國是因爲她才垮掉的,但事實卻恰好相反。

慈禧太后不讓女人干政的原因是她認爲後人(準確的說就是隆裕太后了),根本不具備像她自己那樣的能力。不論旁人如何看待她的垂簾聽政,但在慈禧看來,咸豐在承德駕崩後是她一個人在收拾這套爛攤子,成功鎮壓太平天國,南退法國人,北據沙俄,有了所謂的“同光中興”。

所以說,清王朝的失敗是一定的,如果慈禧太后不是一個偏安一隅、貪圖享樂,貪婪成性的統治者,率領清王朝頑強拼搏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那麼說不定清王朝將大漲中華民族之志氣,挫敗西方列強。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假設,正是因爲生產力的低下,軍事力量薄弱,清王朝不能也不敢用自家的大刀長矛與西方先進的火槍大炮鬥爭火拼。後來在鎮壓反抗列強的運動的事情中,可以反映出她的腐敗落後本性,可以看出她骨子裏的封建獨裁性質。其實慈禧太后也做過對於中國的發展有利的事情,雖然她這樣做的目的還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發展。

說慈禧是賣國賊不恰當。雖然在她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統治下籤署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但做爲一個被八國聯軍打敗的清朝她又想保住自己的權力、腐朽的清朝是沒有能力制止不合理約割讓中國領土。歷史歷來如此,戰敗方是沒有話語權的,包括曾經強大的德國在二戰後也被一隔爲二。慈禧最大的惡是爲了權利排除異己,結黨營私,挾天子以令諸侯,其結果它不但禍國殃民,也徹底葬送了它苦心經營的權利皇朝。

總而言之,任何人的作爲都無法評定絕對的對錯,就像慈禧太后而言,不得不說她確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有血有淚有光榮有恥辱,但總體是前進的,未來會更好!

對其禍國殃民的事實其實早有定論。但慈禧屬於歷史人物也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一分爲二的客觀看問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這也是歷史迴避不了的事實。

慈禧當權時期,面臨世界上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部的種種威脅。她雖從捍衛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出的各種之舉措也難以挽回清朝頹敗之勢。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當時中國國內的穩定,做出了十分出色的舉措。

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葉赫那拉氏與皇后鈕祜祿氏(當時的中宮皇后慈安)並尊爲皇太后。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慾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策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本站:lizhigushi_com]。奕訢被封爲議政王。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粉碎了分裂中國大一統江山的圖謀,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

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同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安定的時期之一。在這一時期中,曾爆發過四次大規模叛亂和多次地方性叛亂。然而,中國以往的歷史學家卻習慣地稱這一時期爲“同治中興”。這種說法自然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四次大規模叛亂每一次都出乎意料地被鎮壓下去,並開始重建,而且着手消除那些引起叛亂的各種因素。如果考慮到這些問題的重大和困難的程度,那麼就不能不承認最高統治者慈禧所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

而在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的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即所謂的:“祖宗成法”,果斷推行多種新政措施。包括:官制改定、訂定各種現代法律、代科舉以新式教育並設立大學堂。甚至做君主立憲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促進政治近代化,採取的教育變革的方式,也對培育國家人才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

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爲首的清政府爲了利用日本的力量驅趕沙俄入侵者,對外宣佈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國內有識之士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制,朝中重臣紛紛上書慈禧爲首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國家隨時都有被列強瓜分及國土分裂的危險。

爲了維持國家統一和大清統治利益,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和措施。1905年派五大臣組團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佈預備立憲,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等實際措施。

以上改革措施,得到國內外的普遍認同。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互動使團和照會外交攻略,以及當時國際局勢的變化,也讓美國政府有所動容。後來經過美國朝野反覆磋商和權衡利弊,美國放棄了其超出“真正損失”的那部分賠款。美國當時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率先簽署法案:退還大清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大清中國官派留美學生費用。之後,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行動;七國退還中國之庚子賠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當時中國已經廢除科舉,提倡接受和借鑑西方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慈禧太后決定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培養和選拔赴美留學學子,並充分利用其餘的退款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如建女學、新學醫院等。對興辦清末中國教育醫療事業頗有效果,應當肯定。

總之,在慈禧執政期間,囯內囯外大規模戰爭不斷的惡劣環境下,儘管做盡了喪權辱國之事,但保全了中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保全了中華民族被國內外勢力分裂的危險境地。爲後來結束帝制走向共和打下了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