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勵志故事:三次創業失敗,他依然鍾情於包裝印刷

勵志故事:三次創業失敗,他依然鍾情於包裝印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2006年,放不下創業夢想的他辭去公職,回到宜賓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此後幾年間,他先後經歷了宜賓廣告業的藍海與紅海、酒生意的黃金時代與微利時代,三起三落後,他最終殺入土特產行業,開創出一片天地……他就是宜賓市今天食品有限公司的方森。

勵志故事:三次創業失敗,他依然鍾情於包裝印刷

從一名人人羨慕的公務員到土特產企業的負責人,搶先機、巧佈局,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腳踏實地的行動力,方森成就了今天的事業。他有着怎樣的創業故事?

不吃公家飯只爲創業夢

2003年從宜賓學院電教專業畢業後,涼山小夥方森回到了老家。經歷了層層筆試和麪試,方森如願以償地坐進了涼山州某事業單位的辦公室,吃上了公家飯。

一杯茶、幾份報紙,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第一個月下來,方森拿到手裏的工資735元。對於沒有任何關係和背景的農村孩子來說,這樣的起點已經很高了。而今,回憶起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方森依然感慨不已:“那個年代很看重‘鐵飯碗’,能進入政府機關、科教單位工作,在所有同學中,我還算是混得不錯的。”

2006年初,剛過完春節,方森卻決定辭職自己創業。方森的辭職引起了軒然大波,周圍很多人不理解,認爲放棄“鐵飯碗”的方森“瘋”了,就連家人也不支持他,認爲他是昏了頭,可最終,拗不過倔強的他,家人只能聽之任之。

方森樂呵呵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張5寸的.彩照成本0.3元,我們收1.2元/張。開學季後,拍老鄉會、寢室聯誼、節慶活動,畢業季前,照相、攝像生意都不錯……就這樣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大二那年,還用賺到的錢在中山街開起了廣告公司,那時,正趕上了宜賓廣告業從無到有的黃金時代,除了第一年,問家裏要了學費和生活費外,後面都是自己養活自己,過得也很滋潤。”

涉足酒生意巔峯卻退出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時期或是在同一時期針對某事某物作出選擇。到目前爲止,方森有過三次最爲重要的選擇,也因此經歷過三起三落。

第一次選擇便是辭去公職,涉足酒生意。2006年3月,包裏揣幾百元現金,辭去公職的方森孤身一人回到宜賓,開始尋找創業的機會。彼時的宜賓,酒行業風生水起,但凡涉入其中的先行者,幾乎都賺了錢。憑藉着對市場的判斷,方森開始做酒。

因爲沒有任何經驗,方森選擇了給人打工,進入一家酒廠跑起了銷售。那時候,宜賓酒已累積了一定的人氣,在市場上也叫得很響,哪怕是生產貼牌酒,也供不應求,更別說方森還運用了一系列在當時還很先進的營銷手段:申請QS准入、加強渠道建設、嘗試電商渠道……一系列運作下來,方森的能力得到了老闆的認可,月薪3000元加提成,這便是方森首次與宜賓特產結緣。

後來的發展與方森預期的一樣,外地客商對宜賓酒青睞有加,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那時的宜賓激情涌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尋夢者都在這塊熱土裏尋找酒生意的契機,一時間,懂酒不懂酒的都在做酒。從藍海到紅海,酒業首當其衝,開發潮此起彼伏,競爭日趨激烈,讓方森感到了前途的黑暗和渺茫,轉型迫在眉睫。

憑藉着多年跑市場的經驗,方森也嗅到了宜賓農副土特產品的商機。

進軍土特產17萬元沒了

“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回老家,都會帶些竹蓀等山珍回去分給親朋好友,嘗過味道後,他們都會稱讚有加,後來以致於知道我要回去,會主動要求帶些吃的。”方森樂呵呵地說,土特產受寵關鍵在於有“土”味。基於宜賓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竹蓀等食用菌均產自天然,或爲有機、綠色產品,因而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熱捧。

2006年9月,方森做出了第二次選擇——自己當起了老闆,轉而做起了農副土特產生意。方森選擇了進駐超市開土特產專櫃。30多平方米的專櫃,從裝修風格到櫃檯擺設,方森一一經手,開起了宜賓首個超市土特產專櫃。裝潢一新的櫃檯上,散發着農家土味的竹蓀、菌菇等土特產按品類展示成爲一大特色,“土特產專櫃”的新鮮概念也引來了衆多顧客。相得益彰,方森的生意越做越順,至今,他仍記得,開業不到兩個月,2006年10月15日,他的土特產專櫃銷售額高達2.58萬元。

正在方森躊躇滿志,想進一步推廣“土特產專櫃”的時候,第二次打擊接踵而來。2007年春節前夕,他所進駐的“萬春超市”老闆捲款跑路,17萬元的貨款因此打了水漂。一夜之間,方森前功盡棄。

東山已再起“今天”博明天

大起大落間,方森迎來了第三次選擇,沒了創業的本錢,他又回頭做起了酒銷售。東奔西走拓展外省區域,重點突破北方市場,一出差就是四五十天,常以蘭州拉麪果腹……他的努力和拼勁兒,感動了不少曾經的供貨商。“蘭香齋”免費給他提供廠房和資金,幫助他東山再起。

有了廠房和資金,方森更是拼命,開着個小車跑鄉鎮找尋地道的土特產,合什手工面、鹹乾花生,野生竹蓀、各類菌菇……無論是地方特產還是山珍野味,方森都一一搜羅,以質論價,以誠待人,網羅了一批供貨商,將一批批還帶着農家氣息的土特產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城裏人的手中。

2010年,經歷了四處找貨源的階段後,方森想到了打造自己的種植基地,從源頭上把關產品質量。於是在佛來山租了100畝地,請人種起了竹蓀等其他珍稀菌種。可由於缺乏經驗,一年下來,不算土地成本,在付出了10多萬元的人工費後,方森收穫的卻是失望——因爲事不關己,幹多幹少一個樣,請來的人只早早應付了事,沒產量更談不上質量,方森再一次遭遇沉重打擊。

趟過一次海,嗆過幾口海水後,方森吸取了教訓,免費出菌種和技術,引導農民在自家的地上種植竹蓀等山珍,而後他再按照質量定價回收,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同時,也從源頭上把握產品質量。

當竹蓀等地方土特產的質量和產量都得到保證時,方森卻發現商機無限的宜賓土特產知名度不高,大多數企業仍停留於手工作坊、小規模經營,形成不了規模效應、缺乏品牌意識、產品營銷理念滯後……宜賓土特產業該怎麼發展才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一番摸索後,方森找到了答案,開始走起了深加工、品牌化的道路。

2011年,他註冊了宜賓市今天食品有限公司,隨後,又申請了“蜀南奇珍”、“蜀奇”商標,強化商標意識,對產品的外觀等進行精心設計與包裝,對註冊商標進行持續、深入的宣傳推銷。慢慢地知名度上去了,他又將渠道建設從土特產專賣店轉到了網購、郵購渠道上……公司生產和經營都逐步走上正軌。

如今,方森正遭遇着創業以來的第三次挫折,投入150多萬元印刷的第五代包裝,市場不認可,自2014年1月上市以來,新包裝產品的總銷量只有以前的1/5,積壓下來的包裝袋堆滿了幾間房……但他依然很樂觀——在當今信息化社會,再好的產品也需要包裝和推銷。以往的土特產包裝幾乎都以綠色爲主打,字體、顏色和設計上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間,而他的新包裝,因爲一改以往慣用的綠色,轉而走起了“小清新”白色民族風,雖然短時間內不爲市場所接受,但這批包裝的設計和印刷都屬上乘,總會嶄露頭角。

而對於當初的決定,今天的方森沒有絲毫後悔,他樂呵呵地說:“三次選擇,體會深刻,意義重大。無論如何,心態第一。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希望所有的創業者都能腳踏實地,做好今天的事——昨天已然過去,明天還未帶來,但無數個今天的努力,必將成就明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