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朗讀者第十期書單味道

朗讀者第十期書單味道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5W 次

味道,是我們對過去的記憶,對生活的感悟。朗讀者第十期——味道,分別講述張小嫻痴痴愛情之味,胡忠英中國舌尖之味,張艾嘉醇厚成熟之味,吳純堅強苦澀之味,葉嘉瑩傳承詩詞之味,讓我們以“味道”為主題分享他們的多味人生。

朗讀者第十期書單味道

  1、張小嫻

張愛玲的愛情故事故事是苦澀的,瓊瑤的愛情是有笑有淚的,而張小嫻的愛情故事是治癒的。她的60本書,全都與愛情有關,讓許多讀者習慣從她的文字中來尋找處理感情的方式。她對愛情理解是:葉散的時候,你明白歡聚。花謝的時候,你明白青春。 她的愛情感悟是:深情是我擔不起的重擔,情話只是偶然兑現的謊言。那麼,在節目中,她對於“愛情的味道”會有怎樣不同的解讀?

朗讀段落

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

第一次約會,總是離不開餐桌,也許是兩個人一起吃的一頓晚飯,也許是一杯咖啡,也許是喧鬧酒吧裏的一杯雞尾酒。

這樣的第一次,我們總是努力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從此以後,我們在餐桌上共度無數時光。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都快樂。

我記得我在餐桌邊流過不少眼淚。但是,明天的明天,我們還是會一起吃飯,忘了流過的眼淚,忘了上一次為什麼吵架。

直到一天,我們不再相愛了,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變成了最後晚餐。

每個人總是一點一點地死去。

——《謝謝你離開我》

《謝謝你離開我》

張小嫻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3年04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張小嫻的愛情散文。主題是離開,實際是透過離開講女人的成長,告訴我們愛一個人只有兩條路,給他自由,或是成為很棒的女人。無論單身與否,首先要有自己的獨立性。因為離開原本就是愛情與人生的常態,那些痛苦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有一天,當我們可以微笑地轉身,就會明白,一個不愛你的人,絕不會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2、胡忠英

提起味道,我們率先會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滿足。悠久的歷史和遼闊的地域給了中國飲食豐富多樣、變化多端的味道。本期嘉賓胡忠英,就是一位從業50年的名廚,也是杭幫菜的掌門人。在去年杭州G20峯會上,他擔任餐飲文化組的組長,為全球幾十位政要人物奉獻了獨具特色的宴席,展示中國味道的獨特魅力。他將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國文化驚豔世界舌尖。

朗讀段落

我從小就聽人説“吃得是福”,長大後也常常在一些酒樓飯館裏看到這四個字,現在我真的長大了,才真的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

吃得真是福氣。

唯一令人不愉快的是,現在能有這種福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社會越進步,醫學越發達,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對於吃的顧慮也越來越多,心臟、血壓、肥胖、膽固醇,這些我們的祖先以前連聽都沒有聽到過的名詞,現在都已經變成了吃客的死敵。

在這種情況下,要做一個真正的吃客,實在很不容易。

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別人看着他開懷大嚼,吃得痛快淋漓,也會覺得過癮之至。

可是能吃還不行,還得要好吃、會吃、敢吃,才算具備了一個吃客的條件。

一聽到什麼地方有好吃的東西可吃,立刻食興大發,眉飛色舞,恨不得插翅飛去吃個痛快,就是吃得塌在椅子上動彈不得,也在所不惜。別的事都不妨暫時放到一邊去。

——《笑紅塵》

《笑紅塵》

古龍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2年06月

內容簡介:

一代武俠大師古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重酒、重色而亦重友情。不惑之年染上肝病,屢次進出醫院;四十八歲時更因負債累累,刻意酗酒而暴卒。他的生命宛如流星劃過天際,留下剎那的永恆;但他陰鬱和爽朗、多情和絕情、絕不低頭和自暴自棄的極端性格,至今仍難以蓋棺論定。

本書收集了古龍親筆的`隨筆,札記。是最全的古龍文集,也是收藏古龍作品的最佳選

  3、張艾嘉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一個女人將生命中的每一段時間都釀成了醇厚的美酒,20歲的她轟轟烈烈,30歲迴歸家庭,40歲轉型導演,50、60歲依然續寫傳奇。光陰的故事裏有她深情地演繹,青春的煩惱中有她愛的代價。世人感慨於她的美麗與才華,她卻始終“輕描淡寫”。

朗讀段落

就這樣,我成了最後一個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離開莊園的人。當我回首在非洲的最後歲月,我依稀感到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都遠遠先於我感知到我的離別。那一座座山巒,那一片片森林,那一處處草原,那一道道河流,以及曠野裏的風,都知道我們即將分手。大地的景觀對我的態度也開始變化了。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其中一部分:大地乾旱,我就感到自己發燒;草原鮮花怒放,我就感到自己披上了新的盛裝。而這會兒,大地從我這裏分開,往後退着,以便我能看得更清晰、看到它的全貌。

山巒在下雨前的一週裏,會作出同樣的表示。在一個傍晚,你凝望着它們時,它們會突然劇烈運動,卸去一切遮蓋,彷彿它們決心將藴含的一切都向你和盤托出,彷彿你能從你坐着的地方一直步行到綠油油的山坡上。你會想:如果一頭野豬從空曠地冒了出來,我可以在它轉動腦袋時,看見它的眼睛,看到它耳朵在動;如果一隻小鳥停落在樹杈上,我能聽到它婉轉歌唱。在三月,山巒間這種惜別的景象意味着雨水將至,而現在,對我卻意味着分離。

我以前也曾在其他地方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即將離別之際,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我只是想,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可愛的國土,似乎僅僅凝視着它,就足以使你終生歡樂。光與影將大地交織,彩虹聳立於天際。

從站台向西南方遙望,我又見到了恩戈山。巍巍的山峯,像波濤起伏在平展展的大地環抱之中,一切都呈現出天藍色。它們是那麼遙遠,那麼渺茫,令人難以分辨。這景象與我從莊園裏見到的迥然不一。迢迢旅途,猶如一隻神手,將恩戈山的線條磨圓了,磨平了。

——《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

(丹) 凱倫·布里克森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年03月

內容簡介:

1914年,二十九歲的凱倫·布里克森旅居肯尼亞,在恩貢山下的農場經營咖啡種植園。直到1931年,凱倫離開非洲。她返回丹麥,寫下這十七年間在非洲這片奇妙的大陸上動人的經歷。在她筆下,非洲大陸籠蓋着一種廣袤而又柔和的氣氛,而鮮活其中的,是和這土地顏色最相貼合的人和故事。疾病、死亡、失敗、割捨,是她在非洲的生命旅程中不斷上演的課題,但這本書不是一幕悲劇或一首戀舊的輓歌,而是一種自由與勇敢的生命力的宣揚,一種純粹、明淨、深遠的愛的滲透。

  4、吳純

他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家,童年卻沒有一架屬於自己的鋼琴。他獲得過多項國際大獎,少年時卻和單親、下崗的母親,飽嘗貧苦、分離之痛。吳純的人生是他和母親的苦難澆灌出的花朵,不過苦澀與甜蜜總是相依相伴,品嚐人生之極苦才能讓成功時的甜更加誘人。

朗讀段落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淨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有隱隱的威脅。然後,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捲過,悲壯的雷吼,充滿着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一陣的狂風,《英雄交響樂》與《第五交響樂》。然而白日底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着一縷希望。但自一八一〇年後,心靈底均衡喪失了。日光變得異樣。即是快樂本身也蒙上苦澀與獷野的性質。黃昏將臨,雷雨也隨着醖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着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着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樂》底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底清明重又還給了我們。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名人傳》

羅曼·羅蘭

作家出版社

2016年01月

內容簡介:

《名人傳》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傳記組成,他們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建功至偉的的人物,作者緊緊把握住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他們在坎坷、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譜寫了一闕“英雄交響曲”。

  5、葉錦添

葉錦添是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的華人,《卧虎藏龍》、《赤壁》、《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多部影視劇中的服飾造型均出自他手,收穫讚譽無數。他根據每個電影人物的性格和人生搭配不一樣的設計,將“東方”的元素髮揮到極致。讓真正的“東方美”,傳遞給全世界,讓全球華人驕傲。但是他本人卻穿着一身黑衣,聽他來講述一下年少時不一樣的滋味。

朗讀段落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紅樓夢》

《紅樓夢》

曹雪芹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0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本書反映的思想傾向來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6、葉嘉瑩

93歲高齡的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這位老先生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甘為夸父死,敢笑魯陽痴」,來表達她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心意。她不計高齡,往來奔走,為的是不讓這傳沿千年的中國味道所期無人。

朗讀段落

《詠蓮》葉嘉瑩

朗讀者:田佳煜

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

——《迦陵詩詞稿》

《迦陵詩詞稿》

葉嘉瑩

中華書局

2007年02月

內容簡介:

嘉瑩於一九二四年生於燕京之舊家。初識字時,父母即授以四聲之辨識。學齡時,又延姨母為師,課以四書。十歲以後即從伯父習作舊詩。然未嘗學為詞,而性頗好之,暇輒自取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諸小令誦讀,亦彷彿若有所得,而不能自言其好惡。年十一,以同等學力考入初中後,母親為購得《詞學小叢書》一部,始得讀其中所附之王國維《人間詞話》,深感其見解精微,思想睿智,每一讀之則心中常用慼慼之感。於是對詞之愛好益深。間亦嘗試寫作,然以未習詞之格律,但能寫《浣溪沙》、《鷓鴣天》等與詩律相近之小令而已。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詩詞曲創作的首次完整結集。單以創作而言,則其少作已是才情豔發鋭感橫生,中年之作律細辭工而尤能深切見意,晚歲之作則信手拈來無不愜當,其內容與風格之變讀者自不難窺見。《迦陵詩詞稿》也是葉嘉瑩先生一生飽經憂患的真實記錄,有心人自能從中體會到葉嘉瑩先生歷劫之後得見真如的菩提之路。然而葉嘉瑩先生本人則並不欲以詩人詞人自居,往往自稱不過是一個愛好詩詞的教研工作者而已,其終身蓋以弘揚傳統文化為職志,詩詞創作在葉先生而言不過是其餘事。淺深甘苦,讀者可以自加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