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陽光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徵文800字摘抄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徵文800字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K 次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徵文800字摘抄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徵文800字摘抄

導語:在“民生謀事”上要“頻”俯身。“俯身問民需,事事總關情。”爲民謀事不是一時之事,要形成“頻”謀事、多做事、解難事的爲民準則,把扶貧工作中的民需作爲“頻”謀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徵文,大家快來看看吧。

篇一: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到衝刺階段,曙光已在眼前。此時,廣大黨員幹部更應沉心靜氣,認真思考各項工作中的“硬骨頭”,繼續保持求真務實、擔當作爲、迎難而上的良好姿態,把握好三個“不等式”關係,紮實做好每項工作。

“想到”不等於“做到”。截至目前,廣大扶貧黨員幹部大多已經和困難羣衆共同生活了較長時間,對困難地區的整體情況、存在問題等有了一定了解,對脫貧的思路和方法也逐漸能夠侃侃而談。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脫貧攻堅是一項有很強實踐性的工作,僅僅頭腦中想到好主意、好點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思路和計劃轉化爲能夠落地的可行性措施,並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才能證明有效與否。廣大扶貧黨員幹部應牢記“想到了”不等於“做到了”,始終保持積極大膽的實踐精神,用實幹苦幹的精神和行動將美好願景變爲現實。

“我相信”不等於“真效果”。研究謀劃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說到“我相信會達到_效果”,往往體現出一種對工作效果的美好希望和預期。但是,廣大扶貧黨員幹部應注意的是,美好希望並不等於實際效果。脫貧攻堅是一場實打實的硬仗,最終結果要靠困難羣衆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硬指標來說話,扶貧黨員幹部應始終腳踏實地,把手頭兒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拿出真抓實幹的紮實作風、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衝勁兒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兒,把在“我相信”變爲“真效果”,助力美好願景成真。

“我認可”不等於“人民滿意”。在扶貧工作中,有些黨員幹部習慣於以自我爲中心,忽視困難羣衆的呼聲和感受,面對批評意見想當然地認爲是“不懂政策”“外行意見”,不僅不虛心接受,反而抱着嗤之以鼻的態度冷面相對。廣大扶貧黨員幹部應充分認識到“我覺得”“我認可”既不能代表困難羣衆意見,也不能反映出脫貧工作實際效果。而是應始終站在人民立場,把“人民滿意”記在心上,作爲最高工作標準,想問題、辦事情多從困難羣衆的角度出發,讓困難羣衆認可滿意。

篇二:

中國施行的扶貧政策,給貧困山區的人民帶去希望,是窮苦人民擺脫困境的救命稻草,但扶貧工作的開展卻不是口上說說心裏想想就能成功的……

今日看到這樣一篇報道。

“雲南90後扶貧女幹部車禍遇難,爲工作曾兩月走爛兩雙運動鞋”,我大爲震驚,接着帶着滿腦子的疑問把這篇報道看完。我瞭解到,這位女子名爲王秋婷,作爲扶貧工作者,她堅守着雲南這座小村莊,時刻爲當地人民着想。利用自身資源爲蜂農擴大蜂蜜銷路、堅持勸說輟學女孩重返校園、自費幫助村民購買日用品、崎嶇的山路只有她走破的運動鞋知道她的痛和苦、白天到村民走訪,晚上還要做信息整理、上報,工作忙碌,條件艱苦,但她一點都不抱怨,還在困難中活躍氣氛,說點蠟燭工作也挺浪漫的……正如王秋婷自己說的,扶貧隊員就是衝在扶貧第一線的戰士,如果退縮了,這個工作這個陣地就守不住了。

“情不願的又老了一歲,許個小小的願望,願我的`家人朋友都能健康平安,我能夠多點時間回家看看”。這樣渺小的願望卻難以實現。這位了不起的女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6歲。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啊!

過去3年全國許多扶貧幹部都因公殉職。東川湯丹鎮幹部吳國良,32歲生命定格在扶貧途中貧攻堅這條路;勸駐村扶貧幹部張文舉殉職扶貧一線;人民警察羅旭明在扶貧途中不幸因公殉職……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把光和熱帶到中國偏僻的角落,搭建出村民們走向富裕的大橋,繪出了最美最永恆的中國藍圖!

“扶貧攻堅這條路

崎嶇不平滿眼泥濘

但在這條路上

雲南無數扶貧幹部

義無反顧、前赴後繼

他們用自己的奉獻之火

點燃苦寒貧窮的土地

喚起千萬貧困羣衆

戰勝貧困的希望與信心

1.36萬名省州縣領導幹部

1.76萬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

掛包4277個貧困村

59萬名幹部職工

結對幫扶159萬戶貧困戶

6770支駐村扶貧工作隊

37379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6006名貧困村第一書記直接到村到戶

脫貧攻堅工作力度空前

向奮戰在一線的

扶貧工作人員致敬!”

想要爲這類扶貧工作者獻上一曲讚歌,全都化作中國明天的新希望,只願逝者安息,生者奮發!

篇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更是黨中央對人民羣衆的鄭重承諾。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座標系上,用比例尺量成績的同時,也要用“放大鏡”看風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新的挑戰,部分貧困羣衆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更像是新時代的“硬骨頭”,決戰決勝時期,助力脫貧攻堅必須後期發力,把握三個“一公里”。

靶向找準“窮苗子”,邁出精準施策“最先一公里”。在前期嚴重的疫情影響下,脫貧攻堅的進度、力度、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成果難以鞏固。現階段疫情可控情況下,各級黨政機關要不卸盔甲抓防控,彈好鋼琴促脫貧,緊鑼密鼓邁出“最先一公里”。分析研判各地區多種致貧因素,上挖歷史原因,下找現實基礎,進而精準施策。對部分疫情嚴重的地區,側重線上發力,開展“雲”指導,依靠大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準確掌握動態,分情況分級別做好處置工作;對於沒有疫情或疫情較輕的地區,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推進扶貧幫扶措施。按進度進行陽光扶貧走訪,對低收入農戶重點開展送溫暖、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文化等活動,按需做到應送盡送。暢通低收入戶小額扶貧貸款發放路徑,給申請程序“瘦瘦身”等。

問診拔除“窮根子”,走滿自力更生“中間一公里”。最初一公里只是找到“窮苗子”,要順着“窮苗子”摸到“窮根子”,想出金點子拔除“窮根子”,踏實走滿“中間一公里”。開展消費領域扶貧行動,以互聯網爲載體拓寬銷售渠道,政商聯動,利用政界與帶貨網紅同框公益直播等新穎方式,多渠道解決農產品銷路難問題,造就更多銷售“飯碗”。地方財政向專項扶貧資金傾斜,鼓勵推行技術變革或項目帶動,改變一部分地區“靠天吃飯”的窘境,造就更多增收“飯碗”。加大當地龍頭企業、小微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增強帶貧能力,吸納當地貧困羣衆,造就更多就業“飯碗”。

穩定摘掉“窮帽子”,跑完長效治本“最後一公里”。要想鞏固脫貧成效,穩定摘掉“窮帽子”,必須改變短期治標的思路,以長效治本之策衝刺“最後一公里”。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加快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體系,確定因病、因學等重點指標,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採取針對性措施幫扶。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實行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紀委監委、組織部門三方聯動監督,強化幹部“所作所爲”考覈,讓不幹事的人“騰位子”,讓幹壞事的人“沒面子”。此外,還要將全面脫貧統籌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融合,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在這場馬拉松中,越是快要衝向勝利終點的關鍵時刻,越要緊繃這根弦,一蒿鬆勁退千尋。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在後期着重發力,走出一條精準施策、自力更生、長效治本的路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