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2021觀看《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推薦

2021觀看《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18K 次

2021觀看《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推薦

2021觀看《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推薦

導語: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1觀看《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篇一:

煉英雄“鋼” 聚民族“魂” 展中國“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強調:“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寥寥幾字精煉地概括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之道,哪怕硬件不如人,但我們有萬衆合一的士氣,取勝是必然的。“鋼”與“氣”的比喻中,蘊藏着戰爭偉力的深厚根源,也寄寓着歷史對今天的深刻啓迪。

百川匯海,煉英雄“鋼”。“寶劍鋒從磨礪出”,戰場是個“大熔爐”,七十年前,無數懷有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聚流成川匯入“援朝海”。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還未從戰爭的創傷中喘過氣來,就要與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較量,與一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軍隊作戰。即便如此,依舊無畏,就抗美援朝而言,英雄無數,健在者已經越來越少,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給他們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既是對健在英雄的尊敬,也是對所有志願軍英雄和戰士的尊敬。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致敬英雄,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也是今天我們每個人應當做到的,以此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

以和止殤,聚民族“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要有靈魂,中華民族的靈魂是熱愛和平。今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這場戰爭贏得的和平環境、鞏固的安全基石、激發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國地位,都在歷史大潮中放射出愈加奪目的光輝。當然,和平不是喊出來的,不是我們想要就能要到的,珍愛和平,最重要的在於強化和平意識,用我們強國的行動來保衛和平。這場偉大勝利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極大提高,也再次證明:中國人民不好戰、不稱霸,從來也不懼怕戰爭,但我們必須隨時做好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準備,更要用我們的富強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保衛我們的幸福生活,決不能讓志願軍戰士的鮮血白流。

力爭上游,展中國“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山因脊樑而雄,國因精神而強。今天,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矛盾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更需要黨員幹部提起精氣神,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摒棄安逸思想、杜絕懈怠傾向,直面問題考驗、無畏艱難險阻,敢蹚“深水區”、挑“硬擔子”、攬“棘手活”、啃“硬骨頭”,到吃勁要緊崗位淬火,真刀真槍錘鍊能力,在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破局起勢、集聚優勢、積厚成勢,推動各項事業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銳意開拓進取,“殺出一條血路”,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砥礪奮進!

篇二: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氣質,政黨也是如此。精神氣質既是先天的、穩定的,又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因後天條件影響而不斷調整變化。

作爲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實踐出發,用不同的精神形式,踐行自己的“最初心”,完成了時代賦予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捨身赴難的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爲求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鑄就了開天闢地、堅定理想的“紅船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的“井岡山精神”,自強不息、勇往直前“長征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團結統一、堅持鬥爭的“抗戰精神”,永不停步、團結高效的“西柏坡精神”,堅持真理、無畏犧牲的“紅巖精神”……在革命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詮釋出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堅守信念的鬥爭精神,實現了使中華民族擺脫落後捱打而站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鑄就了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抗美援朝精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慶精神”,熱愛祖國、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的“紅旗渠精神”,親民愛民、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愛憎分明、公而忘私的“雷鋒精神”……在建設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釋放出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實現了使新中國擺脫貧困落後而富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大刀闊斧的改革時期,共產黨人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鑄就了敢爲人先、勇於革新、奮發有爲、兼容幷蓄的“小崗精神和特區精神”,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勇於攻堅、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塞罕壩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各種形式的精神表現,展現出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改革創新精神,實現了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強起來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來時根、方行萬里路。共產黨員個人的精神氣質會隨着實踐和歷史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作爲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們,既要原原本本繼承前輩們的革命精神、鬥爭精神、改革精神、創新精神,也要從“心”出發,培育和涵養出新的時代精神,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使命,勇往直前、奮發有爲。

篇三:

這幾天在看跨過鴨綠江電視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着,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爲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牀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爲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爲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着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爲何老是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爲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爲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爲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裏沒有壯勞力,他作爲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着,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爲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着,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爲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說的獻上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