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句子 > 經典的句子 > 春風化雨觀後感

春風化雨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春風化雨觀後感(一)

春風化雨觀後感

這是一部奧斯卡大片,影片很美,在充滿了張力的詩意和激情的同時,還包含着教育的真諦。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所貴族學校裏的故事。擁有百年傳統的威爾頓貴族學校一向堅持四大信條: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開學時,學校新來了一位英語教師基丁。基丁不像校長所希望的那樣循規蹈矩,他以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詩句“船長,我的船長!”開始了他的第一堂課;他甚至要求學生們站到講臺上,試着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基丁的特立獨行爲學校注入了生機,他也因此逐漸贏得了學生尼爾、查理、納克斯等人的信任。不久,尼爾在學校的一本年鑑上找到了基丁的照片,才知道基丁曾經當過學校橄欖球隊的隊長,還是學校著名的“春風化雨”詩社的成員。尼爾等人決定重建詩社,學生們從此有了自己的天地,在那裏他們可以盡情地談論自己的事情,甚至唱歌、跳舞。因爲只有在這裏,他們纔不會受到學校裏那麼多的陳腐條規的限制。他們的思想的到了自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着反抗。

在基丁的影響下,威爾頓學校的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着變化。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行走的步調,把握自己對生活的選擇。託德扔掉了父母送給他的文具盒,終於有了勇氣表達自己的看法;尼爾也在努力擺脫父母爲他設計好的人生道路——進醫學院學醫,而試着從事自己想從事的行業——表演,爲此他報名參加亨利劇院將要排演的莎士比亞的名劇《仲夏夜之夢》,並被錄取爲主角。然而,就在他演這場戲的時候,他的父親不期而至,將他帶回了家,並決定爲他辦理退學手續,轉到醫學院去學習。半夜,絕望的尼爾用父親的手槍自殺了。

但是,快樂自由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由於告密“春風化雨”詩社遭到查封,基丁也被逐出學校。臨行前,基丁來到教室裏,就在他離開時,託德率領大家一起,不顧校長的威脅,集體站到課桌上,高喊着“船長,我的船長!。

電影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尤其對我們這些貫以“教書育人”美名的老師,大家可能都會談出很深的感想。但我只想說的是,教育不是一種強制,而是一種引導,我們教師對於教學的引導是尤其重要的。


  春風化雨觀後感(二)

影片中,基丁老師第一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向學生呼喊“抓緊時間!”,引領學生理解詩是人類傳遞激情的方式,要感受生命,感受個體的獨特存在。他的課堂是在足球比賽中體驗詩句,在練習走路中尋找自己的特色,在靦腆學生面前“發狂”,喚醒了學生的詩興,讓學生體會只有站的高,大腦纔不會被別人主宰,最後基丁老師雖然走了,但他身後卻站立起一羣有個性的人。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爲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電影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激情。基廷老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並在課堂裏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己沒有寫,基廷老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着他,說:“你認爲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麼?”……然後讓他上臺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之下,終於能如實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老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着:“船長,我的船長。”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爲一名老師,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電影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尤其對我們這些貫以“教書育人”美名的老師,大家可能都會談出很深的感想。但我只想說的是,教育不是一種強制,而是一種引導,我們教師對於教學的引導是尤其重要的。看了《春風化雨》這個片子,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敢於衝破舊勢力,做一個有特色的自己。


  春風化雨觀後感(三)

觀看了《春風化雨》這部電影,在我們的身邊不是一直會有這樣的故事,但是我們也知道那些事在我們的國家一直在發生,春風化雨——聽到就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何止是親切,更讓我感受到其中飽含的濃濃真情。

《春風化雨》蘊涵着的是人與人之間最無私、最真切的關懷與愛。雖然他們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看上去也只是師生關係,但他們就像是家人,更勝於家人。那是一種對社會的愛與責任。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金悅的女孩。雖然片中的每個孩子都有着令人憐憫的不幸,但我覺得金悅是最讓人揪心的。同樣都是留守兒童,同樣住在一個大祠堂裏,同樣期待着父母的電話,可她畢竟與同伴們不一樣。別人的父母至少還有時間抽空過來看看,至少還會打個電話,至少還會寫封信,可對於父母離異的她來說,爲什麼這一切都成了奢望?在一次次苦苦的寂寞等待之後,孩子丁點的希望怎能不被磨滅?孤獨中生活了那麼久,渴望父母的探望那麼久,等來的卻是父親無奈的絕情,進而成爲每夜的傷心的淚水,這樣幼小的心靈怎能不被傷害?

我的腦海裏總是揮不去那一幅畫面:母親終於來看她了,可由於離開了那麼久,傷心與絕望已陌生了她的母親。想認想叫,卻叫不出口,只能放聲大哭,躲到別人的身後,不知怎樣去面對。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當着留守兒童。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一種生活的無奈;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法彌補的親情缺口。他們多希望父母能夠陪在自己身邊,能夠經常看到父母,可是不能,他們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在孤獨中度過。日久天長,別人的歡聲笑語在他們耳中竟有了一點嘲笑的味道。這時候,孩子們想的最多的、最希望的一定是父母在身邊的關懷。

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像張校長一樣來關心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