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句子 > 經典的句子 > 讚美孩子要切合實際,過度誇獎也會傷害孩子

讚美孩子要切合實際,過度誇獎也會傷害孩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讚美孩子要切合實際,過度誇獎也會傷害孩子

不當誇獎損英才

作者:馬桑(雲南大學經濟學教授)

摘自公衆號:桑言良語

上篇微文談到“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世間諸事沒有絕對,一不留神,誇讚也會成爲一種傷害。

錯誤一:誇獎天賦

美國是首倡“賞識教育”的國家,但最近幾年,一批心理學家發現,誇獎其實是有講究的:當孩子表現好,家長應該誇讚的是努力而非天賦。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蘿爾·德韋克2012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學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她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做一些題目,完成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XX道題,你真是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XX道題,你非常努力!”

然後,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比剛纔的題目更困難的;另一種是比剛纔的題目更簡單的。結果2/3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做容易完成的;而且,剩下1/3做難題的“聰明孩子”在過程中也更容易放棄。

反過來,哪些被誇努力的孩子卻有90%都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且在過程中更容易堅持。

爲什麼這樣?

卡蘿爾·德韋克的解釋是:誇獎孩子智力高,等於告訴孩子,他的成功源於天賦,而非能力。這樣,當孩子面臨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務時,他要麼逃避這類有損於他“聲譽”的任務,要麼就是容易在做的過程中放棄,因爲他會認爲任務超出了他的天賦,再做也是徒勞。久而久之養成了“固定型心智模式”。

反過來,那些被贊努力的孩子,會更樂於接受挑戰,嘗試冒險,因爲他們相信事情經過努力,總是會有進展,而大人看重的也正是他的努力,任務越難,努力度當然也就越高,會更容易得到大人的表揚。因此,這類孩子最終培養出了“成長型心智模式”。

錯誤二:攀比式誇獎

中國家長還有一種特別的誇獎模式,那就是“攀比式誇獎”。比較常見的表達是:“你比隔壁小明棒多了!”“你是班裏最漂亮的!”這類誇獎的後果是孩子強烈的競爭意識,不關注自己是否比以前有進步,而是關心是否超過了別人。

有個朋友曾和我說起一件事:

他的孩子在一所著名的中學念初一,期末公佈成績之後,老師召集家長們開會。會上,班主任一再強調名次,在盛讚前幾名的同時,不遺餘力地打擊最後幾名。爲了增強感染力,班主任現身說法,提到她的女兒一直都保持第一名,惟有一次落到了第三名,於是孩子“留下了羞恥的淚水”,卯足了勁,“盯緊”前兩名,最終超越了他們。

朋友說,看着班主任那種落後時急迫得咄咄逼人,而超越後又洋洋得意的神色,他可以想象她女兒是怎樣地“爭”和“拼”。就在那一瞬間,他對這種教育理念充滿了厭惡。

聽完之後,我不覺一哂。這不是要培養出“螃蟹效應”的節奏嗎?

“螃蟹效應”是我自創的詞彙,源於小時候讀過的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人看漁人把捕到的螃蟹往一個不太深的籮筐裏一扔,就不再管了。於是這個人好奇地問:“你就不怕螃蟹跑掉嗎?”漁人哈哈大笑,說:“跑不了,別的螃蟹不會讓它跑的。”這個人湊近一看,果然見到當有螃蟹往上爬籮筐時,其他螃蟹就“七手八腳”地來拉它,試圖自己踩着它上去。這樣的結果就是任誰也甭想爬出去。

教育的使命應是:塑造人格,創造進步!而真正的進步是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優秀。但是,我們的“競爭式教育”和“攀比式誇讚”卻只會培養出“螃蟹人格”。這種人當遇到進步瓶頸的時候,絕對不會認爲是自己的問題,而只會認爲是別人妨礙了自己。遂對優秀者充滿妒忌與打壓,爲了上位不擇手段,精緻的利己主義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錯誤三:過度誇獎

還有一種錯誤誇獎是“過度誇獎之下的不可承受”。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有一個著名的提法“Penn Face(賓大臉)”。所謂“Penn Face”,是指該大學的心理學者發現,無論何時何地,不管心情多麼陰鬱或者焦慮,賓大這樣的名校學生都會表現出一副很開心很自信的樣子,他們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因爲這意味着“不完美”。這個現象被更形象地描述成了“鴨子效應”。水面上的鴨子看起來是那麼怡然自得,優雅緩慢地遊動着。然而在水下,它的雙腳卻在瘋狂地擺動。

精英大學學生的這副模樣,無疑是被長期的過度讚美和高期許造就的。當父母對孩子的誇獎過於氾濫,就會讓孩子過於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因此而備受煎熬就不好了。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的天花板,在沒有奇蹟發生的時候,這層天花板不是努力就可以捅破的。就因爲不能忍受不完美,他們今後的生活會活得很累很累。一方面是儘量維持外表的光鮮亮麗,另一方面是求而不得的痛苦,這樣的反差有時候會讓人心力交瘁。這是被過度誇獎脅迫的人生。

當然,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壓力大絕對不是壞事,熱情與夢想會讓一個人對苦痛與寂寞甘之如飴。因此,避免“過度誇獎之下的不可承受”的惟一方法是,讚美必須切合孩子的實際,如果能夠結合他的愛好更好。讚美應該是誘發並強化孩子最優秀的一面,而不是用讚美脅迫他進行不喜歡或不認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