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73K 次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

我國偉大的革命先驅者、長征標誌性人物之一林伯渠的風雲人生顯盡榮光,但亦飽含艱辛。不用說他從“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經歷的腥風血雨,也不用說他在國民黨與共產黨創建發展過程中歷盡的錯綜複雜,也不用說他從國民黨中央走到共產黨領導核心所淌過的萬千湍流,僅從他一生經歷的五次婚姻,便可體味出老一輩革命家人生的無比艱辛。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

林伯渠的第一次婚姻,是與澧州司馬瀚之女司馬殿英(一說司馬鈿鳳)的悲情姻緣,事情要從雙方的父親說起。司馬殿英之父司馬瀚與林伯渠之父林鴻儀在澧州是同窗至交、勝似兄弟。婚後,兩位夫人差不多同時身懷六甲,司馬瀚和林鴻儀受風習之漸,也決定行“指腹爲婚”之約。隨後,司馬瀚女兒殿英先出生,林鴻儀夫人不久也生下頭胎,但也是個女兒,與婚約的基本前提相悖。不過,林家的女兒不久就不幸夭折了。當司馬殿英長到四五歲時,林鴻儀的長子出生了,他就是林祖涵、字伯渠。由於兩家交厚,殿英和祖涵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曾經,祖涵一次到澧州司馬伯伯家做客,在街上迷了路;怎麼跟人介紹自己纔可能找回去呢?祖涵急中生智,跟人說他是司馬家的女婿,當然,這話的根據是一些大人半真半假的戲言;結果,祖涵被順利送回了司馬家。後來兩個孩子看看成年,莫逆之交的司馬瀚與林鴻儀商定仍履前約,於1904年春,讓年剛十八的林伯渠,與當時二十三歲的司馬殿英拜堂結髮爲夫妻。當時,林伯渠是湖南西路師範學堂學生,是受到自由婚姻思想影響的青年。但幼受庭訓、孝順父母的林伯渠選擇了遵從父輩之命,壓抑個人意願,被動接受了“指婚”。剛完婚,林伯渠就返回學校讀書去了;不久後考上公費留日生,開始與髮妻的幾年隔洋分離。回國後林伯渠一直爲革命奔走,只能偶爾回鄉,與家人短暫相聚。

林伯渠的第二次婚姻,發生在他肩負同盟會使命,前往吉林明裏當吉林勸學總所兼宣講所會辦,暗裏發展“邊疆革命”期間。大約1909年,從小患過“女兒癆”的司馬殿英在生下女兒秉權後,痼疾復發,不幸去世。遠在東北的林伯渠自然悲傷,但因革命繁忙,路途遙遠,無法回鄉,僅馳函相送。不久,因爲工作關係,時任吉林女子學校教員的伍崇賢結識了教育會辦林伯渠。她非常欽佩林伯渠學識涵養等,當了解到林伯渠髮妻新亡後,伍崇賢衝破舊觀念,主動接近林伯渠,並於當年與年長她一歲的林伯渠結爲夫妻。應該說,林伯渠與伍崇賢的婚姻,給林伯渠從事革命和教育事業都帶來了支撐和動力。這是一次自由的婚姻,也是一場事業的婚姻,不久便有了愛情的結晶。但1910年,林伯渠銜命回南方運動革命武裝,攜妻兒回臨澧老家後,他們夫妻的日子便是離多聚少。伍崇賢此後終守林家,在臨澧涼水井生活至終,所以族裏和當地人,都把伍崇賢尊稱爲“伍大婆”,一般也認她爲林伯渠原配夫人。

林伯渠的第三次婚姻發生在他歷盡險惡,從蘇聯海參崴冒險回到江西革命根據地之後。自1910年林伯渠奉同盟會之命,回南方參加辛亥革命運動,將伍崇賢和女兒秉蘅送回老家,到1933年林伯渠從蘇聯回到江西紅都的二十多年裏,他們除在長沙、廣州工作期間和武昌起義前後有過幾次短暫的共同生活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分開的。後因白色恐怖,自1927年後得約六七年裏,他們基本上就失去了聯繫。他回到江西紅區,正當第五次反“圍剿”前後,便即擔任了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國民經濟部長,繁忙而險惡的革命鬥爭,使林伯渠難以顧及其他。當時年近半百的林伯渠身體不好,工作極爲緊張,生活得十分不便。於是,經組織和同志們介紹,促成了林伯渠與蘇區革命戰友範樂春的一段特殊婚姻[]。或許,當下的讀者對林伯渠這段婚姻會持有微詞,因爲,當時音訊久闕的伍崇賢仍然還是林伯渠的妻子,林伯渠與範樂春結婚,似涉“重婚”。誠然,在一夫一妻制社會,這婚姻自然招致詬病。但時代不同,世情也有漸進過程。雖然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已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但由於我國的婚嫁文化演變過程很複雜,在舊時代,自己孤身在外地謀生時,慣常的做法都會娶一房“如夫人”來照料自己的生活。加上其他各種歷史原因,實際直到1950年5月1日頒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我國才真正徹底廢除一夫多妻制,實行一夫一妻。林伯渠一生的數次婚姻,最晚一次也是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所以,以“重婚”之說定性當時的婚姻,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不合時宜的苛求。且範樂春是閩西人,身世孤苦,從小受盡千般苦難,臉上還因疾病留有瘢痕。參加革命後,她成長很快,曾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長,與林伯渠結識時,她已是中央執行委員。戰鬥在一起的革命感情和艱苦的生活境遇,使林伯渠和範樂春於1933年前後結合到了一起。長征前夕,範樂春剛生下兒子蘇生,即林秉蘇,由於帶着月娃子長征十分不便,中央決定範樂春帶孩子留在閩贛敵後堅持鬥爭,林伯渠則隨中央紅軍轉移北上。幾年後,範樂春同志病逝在閩西山區叢林裏。

林伯渠的第四次婚姻,發生在林伯渠擔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黨代表期間。林伯渠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後,在新“紅都”陝甘寧繼續擔任“紅色財神”角色,後長時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一直孤身生活。1937年前後,林伯渠出任西安“八辦”黨代表期間,中央派他到重慶參加國民參政會,在會外時間向重慶革命青年宣傳革命的過程中,林伯渠成爲重慶革命女青年李俊心中的英雄偶像。林伯渠回西安後,激情澎湃的李俊追隨到了西安,後又到了延安。在當時極其特殊的情形下,鑑於林伯渠一直無人照料生活,通過組織和同志們促成,1937年前後,李俊終於走進了林伯渠的那孔延安窯洞。1940年,他們生下兒子相持。但李俊於1941年離開了林伯渠,相持基本是在延安保育院學校度過童年的。

林伯渠的第五次婚姻,發生在與李俊分開約五年後。此前,林伯渠曾想過接一直在臨澧老家生活的伍崇賢來延安,但被年屆花甲、不耐奔波的老妻婉拒。林伯渠生活起居無人照料,一個忙碌的老人,哪裏會照顧自己?當時,他連褲腰帶都是用的一條麻繩。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早就把林伯渠當作偶像,並於1939年來到了延安的朱明,終於闖進了林伯渠的生活。朱明原名王鈞璧,安徽人,生於1919年,比林伯渠小33歲,“朱明”是她來延安時的化名;是她自小養成的“英雄崇拜”,使她最終作出超越世俗,不由林伯渠拒絕的婚姻決擇。1946年,在組織和同志們的幫助下,林伯渠與朱明在邊區交際處舉行簡樸而不失熱鬧的婚禮,受到大家的真誠祝賀。從此,朱明一直照顧林伯渠的晚年生活,直到林伯渠1960年病逝。

這就是林伯渠一生的五次婚姻,其中沒有一次與世俗所謂“情變”有關,更與世間之“喜新厭舊”無涉。他的婚姻,是普通人式的婚姻,也是革命家式的婚姻,更是“變中”而有“不變”的人性婚姻。他的五任妻子中,第一任妻子司馬殿英留下了長女秉權;第二任妻子伍崇賢先後生育了秉蘅、秉佑、聖荃、秉益和秉元五個子女,同時也帶養了秉權,對此,林伯渠一直對伍崇賢心存感激,因此無論後來經歷了幾次婚姻,林伯渠都始終沒有與伍崇賢解除關係,在他心中,伍崇賢一直都是他林家的“屋裏人”;第三任妻子範樂春留下一個兒子秉蘇;第四任妻子李俊生下了兒子相持,即林用三;第五任妻子朱明則一生用生命陪伴林伯渠晚年,並未留下一男半女,在林伯渠逝世後的次年,她也追隨亡夫而去。

現在,林伯渠故居後的山崗上,長眠着林伯渠漫漫人生中的三位夫人:司馬殿英、伍崇賢和朱明,只是因歲月久遠,司馬殿英墳塋早已爲風雨沖蝕湮沒;朱明死後也歸葬到丈夫老家涼水井;曾在北京和兒女一起居住很久的伍崇賢,於1970年因林彪“一號命令”被從北京遣返回臨澧老家,次年壽終正寢於“林家大屋”,她逝世後,被林家人安葬在故居後的祖塋地裏。總之,林伯渠一生的五次婚姻,正是一位老革命家風雨人生的艱辛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