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最高的褒獎

最高的褒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顧及,放棄是一種必要的智能。

最高的褒獎

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崔琦的成功,也是因爲他們勇於放棄。楊振寧於1943年赴美留學,受“物理學的本質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科學實驗,就沒有科學理論”觀念的影響,他立志撰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於是,由費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國氫彈之父”之譽的泰勒博士做理論研究,併成爲艾裏遜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成爲艾裏遜實驗室流行的一則笑話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楊振寧!”楊振寧不得不正視自己: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關懷下,經過激烈的思想交鋒,楊振寧放棄了寫實驗論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調整到理論物理研究上,從而踏上了成爲物理界一代傑出理論大師之路。假如他一條道走到黑,恐怕“楊振寧”至今還是一個寂寂無名的符號。

而199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裏簡直是“怪人”:遠離政治,從不拋頭露面,整日浸泡在書本中和實驗室內,甚至在諾貝爾獎桂冠加頂的當天,他還如常地到實驗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國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領域,崔琦居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電腦盲”。他研究中的儀器設計、圖表製作,全靠他一筆一劃完成。而一旦要發電子郵件,也都請祕書代勞。他的理論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了,我沒有時間趕上。放棄了世人眼裏炫目的東西,爲他贏得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也就爲他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

人的一生很短暫,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顧及,而世界上又有那麼多耀眼的精彩,這時候,放棄就成了一種大智能。放棄其實是爲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棄一些對你而言並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從前有個孩子,伸手到一隻裝滿榛果的瓶裏,他盡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當他想把手收回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願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縮出來,不禁傷心地哭了。這時一個旁人告訴他:“只拿一半,讓你的拳頭小些,那麼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來了。”貪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有時候只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就會爲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往往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結果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智能的含義是什麼呢?一時半會兒,你也許答不上來。然而,我們知道智能有很多類型,諸如“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滿腹經綸,幽默詼諧”等詞條都是智能的表現。但你也許想不到“放棄”也是一種智能。

“放棄”不就是丟棄放棄,它是懦弱的表現,怎麼會是智能呢?然而,不盡其然。儘管你的精力過人,志向遠大,但時間不容許你在一定時間內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正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進嘴裏,塞得太滿,不僅腸胃消化不了,連嘴巴都要撐破了!所以,在衆多的目標中,我們必須依據現實,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樣我們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營養食品,然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直到完全吸收,我們不就又有充沛的精力了嗎?

然而,世界上真有放棄嗎?如果在放棄之後,煩亂的思緒梳理得更加分明,模糊的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搖擺的心鑄就得更加堅定,那麼放棄又有什麼不好呢?世上沒有絕對的放棄,只有永遠的放棄。人生總要面臨許多選擇,也就要做出一些放棄,要學會選擇,首先要學會放棄。放棄是爲了更好地調整自我,準備良好的心態向目標靠近。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日趨激烈,每個人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重。於是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變得“貪心”,追求的太多,其失望得也愈深。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要做那個抓滿榛果哭泣的孩子,因爲畢竟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了!

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鬆,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纔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纔會陽光燦爛。所以朋友們,別忘了,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智能叫“放棄”!